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初唐风流 > 第63章 千牛卫的日常生活

第63章 千牛卫的日常生活

翌日,宇文禅正式开始了自己作为千牛卫的日常生活。

千牛卫的校场在宫城边上,平日里每隔一日便要来这里训练一个上午。除开在皇上身边当值之外,通过体能和技巧训练,保持战斗状态,是千牛卫关键任务之一。

能锻炼身体,还能与皇帝近距离接触,千牛卫的岗位实在是香饽饽。因此,千牛卫也是隋唐两代,武勋世家子弟为官为将的第一步。许多能臣宿将,进入政坛的第一步,便是从千牛备身开始的。

日常的训练还是相对轻松的,各队的千牛卫之间虽然偶尔有交流,但是大多还是在各自千牛备身的带领下作训。

宇文禅现在所在的这一队,总共有十一人。千牛背身高履行,备身左右刘树义,加上宇文禅在内的九名备身。?

日常的训练内容也很简单,跑一跑活动开身子,各自拿上兵器耍上一番。

主打的就是一个锻炼身体。

千牛卫的年纪大多都在三十岁以下,毕竟这里是年轻世家子的第一站,若是年纪过大,还不如直接入朝为官或者参军为将了。

年轻人的精力总是十分旺盛的,在高履行的带领下,他们的活动量其实不低。

对于宇文禅来说,这种程度的训练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他这一年多以来一直坚持锻炼着自己的身体。越是高强度的动作,他越是能感受到孙思邈传他的呼吸法的好处,他的体力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

右千牛卫大将军张亮,是他们的大总管,一个四十多岁的威武中年人。他几乎不怎么会出现在校场上,毕竟,右卫大将军只是他挂上的虚职之一。

所以,整个右千牛卫的各种事务,其实是由十二位千牛备身商量决定的。

这期间,宇文禅还和王氏兄妹一同,到到国子监中去报到了。孔颖达下山,王家兄妹也不用待在山上就学了。对于王敬直来说,回到长安简直是美事一桩,他成天吵闹着要带宇文禅到处去玩玩。

到了国子监,三人可谓是大跌眼镜。

国子监在皇城东边,靠近太子府邸的一处坊中。高大的牌坊是前隋时期就有的,内里各项设施也还算不错。

基础设施不错,但是人员委实稀缺。

说是国子监,可是新创建的大唐毕竟还是百废待兴,有现成的房子,没有现成的学子。

只有长安附近世家的一些学子,还有少量的寒门学子在此学习。

一整个国子监,拢共不过有生员一百多人,其中教师更是只有寥寥数人。

国子监祭酒陆德明,是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头子,当代释道双修的名家,另有一名国子监博士姚思廉,也六十好几了。

整个国子监的教学任务,就压在两位老同志身上,如今终于补充进来孔颖达这个年轻的新生力量,他们自然是大喜过望。

孔颖达也想不到,自己一来就掌握了国子监的大权,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国子监“校长”,陆德明和姚思廉两个老头实在不想管各种琐事,便将其全部交给孔颖达。

虽然在学术上,孔颖达是超过他们的大牛。但是在官场上,他毕竟还是新人,老领导给的机会来锻炼,自然不能不接。

于是,孔颖达每日的任务变得格外的重,这些事情,王氏兄妹却帮不上忙。

忙了几天之后,他索性大手一挥,允许宇文禅每隔一天便拿一个上午去校场培训,其他时候都得到国子监中去继续学业。

这看似大方的操作引得宇文禅一阵腹诽。

其实还是要每天上课,只是该去训练的时候便去训练。回来之后该补的功课还得补,甚至还得干孔颖达的活。

不过好在有一点,孔颖达所教授的功课他都是学过的。国子监学生当中资质各不相同,宇文禅在其中完全就是佼佼者。

他做一个助教都绰绰有余。

至于一百多人的学校事务,对于孔颖达来说确实忙,对于宇文禅这种后世学校中锻炼出来的人而言,也还能接受。

这段日子,显得忙碌而充实。

十月二十那天,轮到高履行带队轮值,宇文禅第一次身穿千牛卫制服在甘露殿外当值。

说好听点是当值,其实就是给皇帝站岗。

若是今天李渊一直待在宫城里还好,他们只要一直站岗即可,毕竟在宫城中是绝对安全的。若是李渊心血来潮想要出去走一走,看望一下大臣,他们的任务可就重了。

宇文禅的第一次当值还是顺利的,甚至午间李渊从甘露殿出来的时候,还专门拉上他闲聊了几句。

“后生,在千牛卫中如何啊”,李渊依然是一副老大爷的样子关怀着宇文禅。千牛卫的身份,便与后世中领导的司机的一般,算是近臣,领导一般情况下是愿意处好关系的,在不太正式的场合,互相之间也不太拘束。

即便是皇帝这般的孤家寡人,也不可能一直困守在九重宫阙中不食人间烟火。大人物也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也会社交。

“高统领待我很好,卑职学到了许多”,宇文禅恭敬地回答。

“那就好,你师傅如今供职在国子监,你还要多去向他请教”

“是,陛下,卑职平日里不训练不当值的时候,都在国子监中就学”

“如此甚好,孔先生有大才,你是个好福气的”

“卑职定当潜心治学,家师纵有千里之才,也仰仗陛下识人之明,这些日子,家师时常感念陛下知遇之恩”,宇文禅拍了他两句马屁,毕竟是未来老丈人,提前搞好关系还是有必要的。

“哈哈哈,你倒是惯会说话”,李渊听完宇文禅的话,大声笑着,心情不错地去用午膳了。

确实,李渊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就凭这一点,他便稳坐大唐开国之君的位置。

那日,李渊与孔颖达交谈许久。李渊本来以为,孔颖达身为儒学大理论家,在朝中实干的本事还需要培养培养才能量才授官。

可是与孔颖达促膝长谈一下午,李渊发现他对于国家体制建设和官员制度之类的法家玩意儿也相当精通。

如今大唐新朝,朝中大都是些前隋旧臣,沿用的也是隋朝的体制和官制。

大唐好像是夺舍了大隋一般,说好听点就是隋规唐随,说难听点就是借尸还魂。

李渊迫切想要朝廷有一些新面貌,孔颖达提出的许多小的改革措施,很对他的胃口。

更何况,孔颖达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当代公认的大儒,不知会有多少学子慕名而来长安国子监,这其中又会有多少能为大唐效力。这样一个人才的良性循环,简直让李渊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铁马乾坤录大秦哀歌娶公主当国公他是挂逼吗?逍遥庶子日不落大明:洪武人皇穿越农门,我的身份竟是王府世子废材太子成霸道皇帝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重生人皇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