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招弟大声道:“是!”
杨河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严德政。”
这老童生连忙出来,郑重拱手:“学生在。”
杨河道:“你掌教化,教习孩童,安抚人心,并领诸老协助孙招弟共采之。”
严德政拱手道:“学生领命。”
严德政退下,杨河又叫齐友信的名字。
齐友信连忙出来,杨河看着他道:“你掌护卫、收集诸事,领青壮护卫家小,沿途收集粮草,外出狩猎,悉归你处置。”
齐友信大声应道:“小人遵命!”
“杨大臣。”
杨河最后看向自己书童,语气略转为森然:“你掌律法军纪,核定收获,凡有不听号令者皆斩之!”
杨大臣吼道:“是!”
在场各人都震动一下,感受到杨河仁义之外那冷肃的一面。
不过赏罚分明,有赏有罚,本来就是上位者首领必备素质,杨河这样做,反让他们放下心来,毕竟乱世中仁慈是有底线的。
杨河神情不变,他从身边包裹拿出两把腰刀,一把三眼铳,还有些黑色的布巾,说道:“有伍必有器,此些器械乃缴获于乱兵之手,今日便授于尔等。”
他将一把腰刀授给了齐友信,这让齐友信非常高兴,有了腰刀,自己的自保与攻击能力都得到很大的加强,这比棍棒好多了,而且也体现了杨河对他的信任。
另一把腰刀与三眼铳则授给了那韩大侠父子。
这父子二人都是沉默寡言的性子,出来后只是一言不发的跪在地上。
“韩大侠……”
杨河裂裂嘴,这名字。
他说道:“听闻你曾是猎户,擅用弓箭与火器,今日便将这腰刀与三眼铳授于尔等,望你奋勇杀敌,护我队伍。”
那韩大侠一一接过腰刀,三眼铳,火药铅子,还有火绳,火摺子等物,他神情动了动,忽然跪在地上重重磕头:“只要让我儿活下去,韩某这条命就是相公的!”
杨河默然无语,他什么也无法保证。
这对父子接了武器下去,看二人商议了一阵,最后的结果是父亲用腰刀,他儿子韩官儿使用三眼铳。
最后杨河取出那些黑色布巾,这些黑色布巾是用缴获的那几块布幔分割而成。
统一的服装可以给人以压迫感,给自己以归属感,虽然现在没有号衣,但有几块布料,杨河就决定在青壮中装备统一的头巾。
原本齐友信的难民队伍有人口四十八人,连齐友信一起,青壮男丁有十七个——严德政虽然年岁比齐友信还小,但手无缚鸡之力,只能算在老弱妇孺之中。
未出意外的话,算上杨河,现在人口已经有五十二人,青壮十九人。可惜上吊死了四人,内青壮男丁两个,所以最后人口又剩回四十八人,内青壮男丁十七人。
不过虽然都是十七,但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杨河将布巾发下去,各青壮将之一一绑成头巾,果然在装备了统一的黑色头巾后,这只队伍就显出几分锐气来。
……
第二天一早,众人就起来了。
这天正好是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日子,过了这天,就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民谚有句话:“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素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日子,但众人只能吃一餐米粥,然后就要起身了。
一切准备就绪,众人收拾好行李,打理好包裹,杨大臣也给杨河取来洗好干净的披风围上,给他理了理腰间的双插,还有斩马刀、匕首、火镰诸物。
同时他腰间还有一个火摺子,余下的一个,给了赵中举。
“走吧。”
牵着弟弟妹妹的手,最终杨河说道。
众人鱼贯出了宅院,向圩外走去。
行路时,所有裹着黑色头巾的青壮持着棍棒,警惕地注视着周遭的一切。然后是赵中举等人,挑着米粮,还有锅碗瓢盆等物跟随,她负责后勤,所以这些家当都由她与一些壮妇轮流挑用。
在杨河安排中,韩大侠父子负责开道探路,然后青壮分为两拔,一拔中军,一拔断后,老弱妇孺则在中间。众人都很小心,乱世中,谁都形成了警惕的本能。
而这个时代女人一直当男人用,赵中举也不是养尊处优之人,逃难前就常在田地间操劳,所以挑那些物什对她们并不吃力。
众人出了吊桥,走到那光秃秃的古柏边时,杨河忍不住回头看去,他初入圩子时只书童、弟弟妹妹四人,离开时却有四十八人,还成了这群难民的首领,世事之奇妙莫过如此。
跟他一样,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回过头来,离开这个圩子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