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佩服,其实早就有了,甚至在王安石进京赶考之前,他就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这父子二人的学问。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接触到的都是康采恩的经济理论,但到后来,康定国的学问也开始大行其道,于是就连他的世界观也跟着丰富起来。
不过懂的东西多了,人也就开始变得更加疑惑。
王学注意到,自从大宋成立以来,由于成品的时间太长,人口的数量开始慢慢的增加,以至于福建路都出现了女婴的现象,那是因为当地所产的粮食已经无法养育足够多的人口。而福建路大多使用劣质铁钳,居民购买能力比较差,再加上道路艰险,山地众多,让外地那些想要过去贩卖粮食的人都只能叹息一声。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如果大宋的人口再增加下去,那么本土的物产便不再能够养育那么多人了,至于钱财,则会再次出现短缺的问题,因为人人都想活着,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拼命的劳动,拼命的赚钱,这样以来他们所生产出来的物资就会超过金钱的客观存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所谓的通货紧缩就会出现在大宋,实际上现在的大宋王朝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格局,只不过康采恩用三级货币体系临时维持住了这种悲观的局面而已。
但是三级货币体系治标不治本,因为时代总是要发展的这话也是从康采恩那里学来的,但王安石看来,只要时代发展,人口就需要增加,那样他们就需要吃穿用度有这样的需要,就会让相关商品涨价,而因为人口带来的粮食不足,也会让售卖这些粮食的卖家,尤其是农民为了糊口而提高粮食的价格。如此一来,双方会让粮食或者其他商品的价格急速飙升这种通货膨胀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用各种方式造钱,比如说康采恩已经开始的制造纸币,这种方法,最先在成都府路开始推行起来,但是,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之外,他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巨大的困难。
因为造钱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想要人人都吃饱饭,人人都有挣钱的手段,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其实并不是造钱,因为钱只不过是刺激物质流通的手段之一若非钱能买到万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它其实也做不到这一点。但钱币总量的增加,必须和万物数量的增加相辅相成,否则还是个通货紧缩的危局,甚至可能超过三级货币体系的防御壁垒,直接将这个大宋朝送进死亡的深渊里。
然而问题来了大宋王朝土地有限,产出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工商业虽然有很多从业人口,但家家户户所需要的锅碗瓢盆儿,终归也是有限的。虽然有些贵官家们,会比较崇尚那些稀世珍宝,但如果珍宝的数量不是有限的,那它就不再是珍宝,但如果珍宝的数量是有限的,那么和大众的土地也没有什么区别,至少在这个问题的改善上所能贡献的力量,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如此说来,问题的本质就很清楚了,人或许可以增加钱也可以轻松的让他增加,但商品的数量却做不到。
这是王安石想起了另外一个词语,那是他从康采恩口中学来的那个词叫做生产力。
王安石在最初接触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总觉得他虚无缥缈的无法寻求根基,至少,当时的他根本找不到一个合用的客观存在,来为这个词语提供充分顺当的逻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