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一派,前前后后,筹谋了好一段时间。
只想着,能给三皇子一方,致命一击。
未曾想三皇子做事,实在太过利落干净。
被擒的打劫救灾粮的匪徒,也多是死士。
押运进京的俘虏,在好一顿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才勉强攀咬到是受地方官,一个不入流的县丞小吏指使。
只是这个县丞,是三皇子外祖父的门生。
还抓住几个,在灾区破坏粥棚,煽动民众挑事的刺头,是三皇子侍卫的远亲。
朝堂之上,根深蒂固的派系牵连。
查到这一层,其实已经相当于明牌,赈灾劫案出于三皇子一派的手笔。
小吏巨贪,他是有多大的胃口和胆量,敢打朝廷最重视的赈灾粮的主意?
伏击劫杀皇亲国戚的商队?
全然不顾九族的脑袋?
只是大皇子再无其他铁证,能把三皇子按在朝廷上审判了。
皇帝只是斥责了,三皇子外祖李太傅,门风不正。
带出如此恶徒,败坏皇族以及朝臣的恶名,老太傅罚俸一年。
而三皇子治下不严,纵侍卫亲眷行凶滋事,险些误了赈灾大事。
罚半年不得上朝,削减护卫,禁足宫内思过,无诏不得出宫。
两子相争至此,少不了皇帝先前的纵容。
皇权向来讲究制衡术,无论是大皇子还是三皇子,都在皇帝的可控范围内,保持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
只是皇帝也没料到,此次三皇子竟在家国大事上,犯此大错。
他们兄弟为太子之位,如何相争,都不该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万幸三皇子此次并未得手,不然犯下的滔天罪过,将让他永无问鼎帝位的资格。
与其说,皇帝对三皇子设计陷害大皇子,而气愤恼怒。
不如说,他更替三皇子一念之差,险些造成灾民尸横遍野,而感到后怕!
如果事发,大皇子不单失去母族臂膀,再无力争储。
三皇子造下的罪孽如果败露,也同样会输的一败涂地。
同时折掉,两个自己亲手按储君培养的皇子,那不可收拾的局面,想想就有些后怕。
说到底,他心里还是偏向,这个嫡出的三皇子多些。
从前他只认为三皇子工于心计,气量不足。
这一次,却看到了他毫无仁德,视百姓生命如草芥。
林澜晟的心里,对这个嫡子动摇了......
无论如何,皇帝都不允许朝局出现,一边倒的权势倾斜。
三皇子眼下栽了跟头,大皇子一派,必然会快速扩大自己的朝堂势力。
思忖如何制衡时,他想起来,刚刚跟他父子缓和的林恒潇。
二皇子已经十七了,早就是可以参政的年龄。
比他年岁小的三皇子,都破格领事好几载了。
皇帝提出三皇子思过期间,大皇子事务加重,恐分身乏术。
宣二皇子上朝议事,从旁协助。
大皇子一派,风头正盛。
皇帝提出二皇子入朝时,众臣虽感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依礼制,二皇子早该是亲王册封,入朝参政是早晚的事。
一个没有母族,没有任何倚傍的皇子,不足为惧。
何况也只是给大皇子做协助,摆在明面上的主次,从未有过的先例。
群臣猜测,这更彰显了大皇子,即将上位的尊崇。
所以,无人反对,反倒赞同。
大皇子早就认定,林恒潇是自己的跟班。
此次赈灾案,又是拯救自己派系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