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续给卡吉娜讲述
那烂陀寺悠久的历史来源:
“我们中印两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但是我们中国,出现文字时间,要比你们印度早的多。
所以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述的时候,你们印度佛经有很多版本。
当时,玄奘法师抵达释迦牟尼的家乡之后,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就是当时佛祖的家乡,已经不怎么信佛了。
所谓正经版本的经文,更是难以找到。
没有办法,玄奘法师开始游历你们整个印度,去学习和搜集经文。
后来来到了那烂陀寺,在那里学习了好几年。
毕业之后,他又开始在整个印度游历。
求学的过程异常艰辛,但是成果显着。
经过十几年的苦修,玄奘法师已经在整个印度境内,成为了极为有名的佛学大师。
所以你们印度高僧,给到了他一个‘三藏法师’的称号。”
卡吉娜听完说道:“这个称呼我知道,你们中国名着《西游记》里面不是有玄奘法师,叫‘唐三藏’吗?”
我说“正是”
“根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那烂陀寺,是位于你们印度比哈尔邦的佛教寺庙。
那烂陀,(梵语:Na^landa^)。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戒日王(梵语:S/akra^ditya)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语:Ra^javam!s/a)建立本寺。
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
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
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
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根据各方记载,公元5世纪,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它是你们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12世纪,该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
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
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
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
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将耗资10亿美元在那烂陀寺古遗迹附近的重建计划。
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建。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