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寺主持空闻似乎就在等寻诚这么问,他脱口道:“告御状啊!”
混账!
当我好忽悠,你们为什么不去告御状?
外来和尚好念经,无非是需要你的时候,才有的奉承话。
倘若外来的和尚不遵大宋规矩,反而跳出来指指点点,那大宋何须用外来的和尚念经?
到那时,他便是一个外来妖僧。
大宋岂容邪门歪道作祟?
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寻诚不和京城的和尚同流合污,他不放印子钱,不觊觎人家的耕地,只弘扬、传播佛法,领略其深邃与博大。
他从不干涉大宋内政,还一直在悄然编织自己的人脉网络,和汴梁城的官员,乃至宰臣,都保持密切往来。
这一切,就为在这繁华的汴梁,寻得一片宁静的栖息之地,让自己活得更滋润。
说实话,他深深眷恋这个富庶的大宋。
至于远在岛上的那个家,他早就淡漠了。
“佛门乃清净之地,不容侵犯。诸位大师请放心,贫僧定当竭尽全力,为佛门、为众生,主持公道。”
寻诚沉稳而庄重,缓缓开口,“等官家有闲暇时日,贫僧定当前往拜谒,若有幸拜见天颜,必为佛门申冤昭雪······”
他在这片土地上已走过三十载春秋,早已学会世俗众中的各种客套、敷衍和推诿。
面对眼前的局面,他不能轻易拒绝,否则他营造多年的高僧人设,将瞬间崩塌。
而且,谁能保证,太平兴国寺内没有皇城司的探子。
众僧听后,明白寻诚的这句承诺就是一句敷衍,根本不会有实际效果。
他们微微张了张嘴,似乎想争辩,却又觉得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迫使寻诚履行。
最终垂头丧气道:“如此,便拜托寻诚大师了。”
此刻,禅房内一片死寂。
众僧辞行尴尬,不辞行更尴尬。
正在这时,门外楼梯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令人尴尬沉默气氛。
天清寺的和尚慧能,手持一张报纸,气喘吁吁地闯入禅房,看着众僧急切道:“诸位大师,快请看,大相国寺的方丈上报纸了······”
众人一看,《大宋日报》上有一则关于慈云方丈的专题报道。
“大相国寺新任方丈慈云禅师慷慨解囊,捐赠七成库存物资,用于救国救民。这一举动,并非轻率,而是源自他内心深处那份救国救民的热忱与决心······”
“慈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是众人敬仰的明灯,长期以来一直秉持慈悲救世的理念。他深知,佛教不仅是修行之道,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面对国家的需要,慈云禅师毫不犹豫选择了行动,其行为正是佛教无畏布施精神的体现······”
“慈云禅师的捐赠行为,是对传统佛教教义的诠释,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他的行为,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内涵······”
报道把慈云美化了,人造出一位毫无瑕疵的圣僧。
“慈云,你这个孽障,你这在作死!”
空闻悲愤地大吼一声,随即一口鲜血喷出,然后软软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