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早晨,李隆基在上阳宫开朝听政。
文武百官各就各位,依次上奏时政要务。
侍中左丞相源乾曜奏曰:“启奏陛下,于阗王尉迟眺,前番求亲不成,暗中勾结突厥,鼓动西域诸国,图谋反叛天朝。安西大都护杜暹探知消息,故发兵征讨,斩杀尉迟眺,诛灭其党羽数百人,另立于阗王,特上报朝廷。”
皇帝微笑道:“杜将军文武双全,安定西域,深得民心,乃朕之肱骨也,翰林拟旨,召拜杜暹为右丞相,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群臣脸色微变,暗暗吃惊不已。
前期,张说被人弹劾徇私舞弊下台了,天子念及往日功劳,赦免其罪,令他在集贤书院专修国史,相位空缺。
近期,朝堂宰相之位,成为王公大臣争取的焦点,可是一直没有结果。
不曾想到,让杜暹上台了,众人有喜有忧。
侍中左丞相源乾曜又道:“陛下,微臣年事已高,身体抱恙,唯恐出现差错,已然不能胜任,请求辞官归隐,望陛下另请高明。”
皇帝不舍道:“源爱卿是五朝元老,为国鞠躬尽瘁,朕多蒙教诲,怎忍舍离?既然爱卿身体有恙,且卸下丞相之职,安心修养,隐于幕后,也可为朕分忧。”
“谢主隆恩。”
源乾曜无奈,只好如此了。
礼部尚书苏颋出班奏曰:“陛下,突厥可汗、契丹王、奚王,再次献礼,诚心求亲,盼望圣主恩准。”
皇帝沉吟片刻,命曰:“选宗室外甥女二人封为公主,择日下嫁契丹王、奚王,至于突厥可汗,时有不臣之心,放纵部下,侵扰边疆,如此反复无常,暂且别论。”
群臣齐声道:“陛下英明。”
兵部尚书萧嵩奏曰:“陛下,邕州贼獠首领梁大海、周光等,据宾州、横州等反叛作乱,侵占州县城池十余处,烧杀抢掠,甚是猖獗,地方州府兵少,奏请王师镇压。”
皇帝怒曰:“蛮夷土著,不服教化,遣骠骑大将军杨思勖,统兵十万讨之,务必剿灭叛军。”
“陛下圣明。”
群臣高声回应。
“陛下,后宫无主,嫔妃失控,宜早做决定,立赵丽妃为皇后……”
“此言差矣!赵丽妃出身低微,岂能服众,刘华妃身份高贵,素有贤德,宜立为后……”
“非也非也!武惠妃雍容华贵,兰心蕙质,颇具六宫典范,她才是最佳人选……”
文武百官又奏起立后之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有很多大臣支持赵丽妃,也有不少大臣支持刘华妃和武惠妃……
皇帝眉头微皱,感到有些头疼。
这时,刑部尚书韦抗上前一步,颤声奏曰:“陛下,太原府尹张孝蒿上奏,抓到一个大胆狂徒吴子峤,自称是赵丽妃的……”
李隆基纳闷道:“是什么?”
刑部尚书韦抗汗流浃背,跪在地上战战兢兢说道:“微臣原不敢说,可是有不少人知晓此事,微臣职责所在,万万不敢欺瞒陛下……”
李隆基不耐烦道:“你直说吧,朕赦你无罪便是。”
刑部尚书韦抗稍为安心,硬着头皮说道:“那该死的狂徒说,他是赵丽妃的老……老相好,狂言太子是……是他儿子。”
“什么?”
李隆基拍案而起,愤怒咆哮,目眦欲裂。
嘶!真是胆大包天啦!竟敢给皇帝戴绿帽子?
文武百官瞠目结舌,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阵‘扑通扑通’之声,朝堂上所有人都跪倒在地,齐声喊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李隆基面色铁青,气得七窍生烟,竟然还有这等乱嚼舌根的狂徒?
何其大胆!千刀万剐,诛灭九族,也难消心头之恨。
显而易见,这是阴谋!这是陷害!在赵丽妃身上泼污水。
李隆基身为当事者,对赵丽妃知根知底,自然不信这些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