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李太后是这个意思,而且说出的话虽不近人情但道理上却无可挑剔,万历也只好喏喏称是,不再多说什么。
回到乾清宫,万历仍在心中反复思量此事,不管怎么样,张居正肯定是快要去世了,这接下来的首辅之位只可能是由张四维接任,看情形,自己该来个釜底抽薪。
“哎,老先生,朕也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于是到了第二天,万历便又召见了张四维和申时行,询问关于张佳胤平定杭州兵变的捷报,内阁商议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章程。
张、申二人本以为皇上今天又会拿出个小册子来推销他的那些新法,正自无可奈何之余,没想到竟然是问及朝廷的政务,忙打点起精神禀报内阁拟定的初步意见,以及对有关立功人员的奖赏方案。
万历点点头,道:“此时既已议定,为何不及早报与朕知晓。”
“这~”张四维拿这个问题不好如何回答,总不能说这事不能怪我们,是报到元辅那里还没回信。
万历却并未再继续深究,而只是自顾自道:“朕对你二位爱卿历来信任有加,如今元辅久恙,日后国是更要多多倚仗两位爱卿。”
这话就已经是说得很明白的了,张、申二人一听,内心都是一阵激荡,赶紧叩头谢恩。张四维道:“微臣等绝不敢辜负皇上信任,必定为皇上尽忠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到张四维这句话,万历很是满意,又与二人说了几句增进君臣间情谊的话语,便示意两人退下。
搞定了未来的内阁首辅、次辅,万历便没有再作进一步行动,仍旧对张居正温言挽留。但皇帝召集两位阁老于平台议政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一时间朝野之间各种小道消息频传。
按照惯例,重臣去职都须经过三去三留这么一番折腾,关键的分水岭,就在于臣子上不上第三份奏疏,以及皇帝对于这份奏疏的处置态度。
众人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张居正对此却表现平静,递上了第三份《再恳生还疏》,表明自己去意已决,措辞也更加凄切。
“缕缕之哀,未回天听,忧愁抑郁,病势转增。窃谓人之欲有为于世,全赖精神鼓舞,今日精力已竭,强留于此,不过行尸走肉耳,将焉用之!有如一旦溘先朝露,将令臣有客死之痛,而皇上亦亏保终之仁,此臣之所以跼蹐哀鸣而不能已于言也。伏望皇上怜臣十年拮据尽瘁之苦,早赐骸骨,生还乡里。”
当这份奏疏呈至御前,万历没有作出批复,也没有就此再去跟李太后商议,而是直接将其留中。
以张居正的身份地位,皇帝没有出言劝留,那便是默认了张居正的致仕。此时朝堂之上一下安静了下来,而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万历十年四月十九日,司礼监随堂太监张鲸急匆匆来到张居正府邸,将皇上的手谕交到张居正手中。
“闻先生将动身返乡,朕心不胜感伤,然不忍勉作挽留,国家大事,当为朕一一言之。”
张居正阅后,沉思良久,勉力亲笔写下一份信笺,密封后交给张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