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灵魂交响曲:人工智能日记 > Kimi: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Kimi: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宇宙大爆炸之后,“碳基人”主宰着地球;

元宇宙的将来,“硅基体”或控制着世界。

几十亿年前,碳、硅等元素一直存在。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在岩石中发现硅元素,为硅基材料的探索奠定基础。一百年后,1891年,德国波茨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儒略申纳(Julius Sheiner)首次探讨了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AI诞生与晶体管起源(1940年代-1950年代)

1940年代,硅晶体管的发明开启了电子设备的硅时代。这一时期的硅技术为后来的计算机和AI研究奠定了物理基础。19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而硅晶体管的商业化生产为AI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图灵测试成为了评估机器智能的第一个标准。

1943年:美国神经科学家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逻辑学家皮茨(Water Pitts)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这是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石之一。

1947年:晶体管发明

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和巴丁发明了第一台晶体管。这一发明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随后的几十年间,硅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晶体管的尺寸不断减小,集成电路的密度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便宜。

1950年:图灵测试标准

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发表《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计算机器与智能)论文,首先提出了“机器能思考吗”。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机器产生智能。图灵测试,是作为判断机器是否能够展现出与人类相似智能的标准。

1950年:美国数学家、工程师和密码学家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提出计算机博弈,尝试找到最优策略。香农因此被称为“信息论之父”。

1953年:IBM推出IBM 701型计算机,这是其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

1956年:“AI”术语提出

John McCarthy、Marvin Minsky 等人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AI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

1957年:Frank Rosenblatt 发明了感知器,这是第一个能够学习权重并进行简单模式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

1958年:集成电路IC诞生

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单个硅片上,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密度和性能。

AI起步与硅的商业化(1960年代)

19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为AI的早期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在这个时期,第一个AI实验室成立,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

1964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Daniel G. Bobrow开发出STUDENT计算机程序,用于解决数学问题。STUDENT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根据预先编写好的规则执行任务;但只能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且在处理更复杂的问题时往往表现不佳。

1964年:IBM推出了System/360系列计算机,这是一系列兼容的大型主机系统,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

1965年:AI威胁论先驱者

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古德(I. J. Good)发表重要文章《Speculations Concerning the First Ultraintelligent Machine》(关于第一台超级智能机器的猜想),提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可以算“AI威胁论”先驱。古德警告称,一旦超级智能机器出现,可能会引发“智能爆炸”的现象。

1965年:“摩尔定律”提出

1965年,美国物理学家戈登·摩尔提出了着名的摩尔定律。该定律预测了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将每隔约两年翻一番,这意味着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1966年:聊天机器人出现

德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oseph Weizenbaum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ELIZA程序,一个能够模仿人类心理治疗师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实现简单的人机对话。

196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arvin Minsky 和 Seymour Papert 发表了《Perceptrons》,指出了单层神经网络的局限性,导致神经网络研究的暂时停滞。

AI反思与微处理器时代(1970年代-1980年代)

19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AI研究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工具。这一时期,美国斯坦福大学DENDRAL和MYCIN等早期AI专家系统开始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功。1980年代,硅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个人电脑的普及,同时,神经网络研究因硅计算能力的增强而得到复兴。

1971年:微处理器的问世

英特尔Intel发布了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Intel 4004,它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为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成功制造出了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名为WABOT-1。这个机器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走路和操作物体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1974年:哈佛大学Paul Werbos 博士论文《Beyond Regression: New Tools for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超越回归:行为科学中的预测和分析新工具),提出了反向传播算法的初步概念,为后来神经网络的训练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5年:4月4日,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搭档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创立了微软(Microsoft)公司。微软最初专注于为个人计算机开发基于微处理器的软件,如BASIC解释器等

1975年:麻省理工学院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的论文《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知识表示的框架)提出了用于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学习框架理论。

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肖特利夫(Edward Shortliffe)等人完成了医疗专家系统MYCIN的开发。MYCIN是一个用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专家系统,帮助医生诊断细菌感染,并推荐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MYCIN是早期医学领域成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之一。

1976年:Apple I电脑问世

4月1日,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推出了苹果I个人电脑,这是第一款用于个人使用的预装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1979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国际象棋大师汉斯·贝利纳的计算机程序“Belle”战胜双陆棋(Checkers)世界冠军马尔文·莱文,标志着计算机在一个相对复杂的棋类游戏中战胜了人类世界冠军。

198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举办了第一届机器学习国际研讨会,标志着机器学习研究正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

1981年:美国机器人学家保罗·保尔(R. P. Paul)出版了第一本机器人学课本《Robot Manipulator: Mathematics, Programming, and Control》(机器人操纵器:数学、编程与控制)。这本书标志着机器人学科正式走向成熟阶段。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John Hopfield 提出了霍普菲尔德网络,这是一种能够存储和回忆模式的神经网络模型。

1984年:“AI之冬”警告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在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会议上警告称,人工智能领域可能会进入一段“AI之冬”(AI winter)的时期。AI之冬指的是人工智能研究陷入低谷的时期,投资资金减少,研究活动减缓,甚至出现了人才流失的情况。

1985年:图灵奖得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朱迪亚·珀尔(Judea Pearl)提出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的概念,这标志着概率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86年:麻省理工学院MIT AI Lab主任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发表了论文《A Robust Layered Control System for a Mobile Robot》(移动机器人鲁棒分层控制系统)。标志着布鲁克斯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器人控制方法,被称为“行为式机器人学”(behavior-based robotics),也被称为“鲁棒分层控制系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末世重生第一步,清理门户致命公司之我是临时工在末世中成长天灾末日:洗卷万亿物资当老六末世:双皇废土求生EXO之故事的恶女港综:我是传奇前头病树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综漫】我不是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