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你咋这么没文化呢!”
路瑶看了一眼陈中石,无语地道:“大雁塔可是名胜古迹,有空我们一起去看看!”
扯了几句,又聊到了贾平娃。
路瑶笑道:“他的《满月儿》在3月份的《沪上文学》发表了,算是实现了他‘打出潼关去,进军京津沪’的豪言啊!”
“《沪上文学》啊?!平娃这真是混大咧。”
陈中石赞叹不已:“我还没看过呢,你这有么?”
路瑶这办公室条件不咋的,但各种文学期刊倒是齐全。
“哪儿呢,前天我还又看了一遍呢,唉,找到了!就这本!”
他立刻到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子,找出一本《沪上文学》,递给了陈中石。
陈中石很快看完,由衷赞叹:“平娃写的太美咧,用笔细腻,风格清新,充满诗意,好似一首乡村牧歌。平娃厉害呦,没准能获个全国大奖!”
方远平也把杂志拿过来看了一遍。
小说写的是“我”在乡下老家养病认识的两个姐妹小满和小月,她们一个爱笑爱闹,一个温柔内敛。他们美好而健康,质朴而纯真,深深地感染着“我”。
同时,小说也通过他们学外语、做麦种的科研实验等表现出对科学知识对现代化的尊重与向往……
“写的不错。”方远平笑道。
不愧是用《废都》夺走我第一次的男人啊!
“平娃和我说,这是他在烽火大队写社史时,以那里农科所的一对姐妹为原型写出来的。”
路瑶感慨:“这篇小说的创作,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还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找到有趣的故事素材和鲜活的原型人物,才能写出好作品哦。”
“是咧!”陈中石深以为然。
这两位一直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八十年代中期的意识流写作、后期的现代派、先锋文学,都没有参与。
写《平凡的世界》时,路瑶翻阅了《参考消息》等十年的主流报刊,理清社会发展脉络。
还在铜钏市陈家山煤矿、鸭口煤矿采风,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他的弟弟王天乐当时在该矿采煤四区当采煤工。
陈中石创作《白鹿原》之前,先选取了蓝天、长安和咸宁县城,钻研了上百卷的县志,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故纸堆中一点点去扣取秘密,走访了无数学者和老农人,奠定了史料基础。
下一刻,路瑶话锋一转,笑道:“咱们的规矩,是谁发表了作品,就要拿出一部分稿费来请客的,这眼瞧着到中午了,要不咱们去找平娃去!”
“王主编说,中午请我们吃羊肉泡馍。”陈中石道。
路瑶笑呵呵地道:“那好咧,午饭晚饭都有咧,中午就吃羊肉泡馍,晚上找平娃请客,非得宰他一刀不可,不能放过他。”
“你要宰谁一刀啊?”
这时,王培祥背着手,笑呵呵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身量不高,眉目清秀的青年。
这青年正是这年代的时兴打扮,崭新的确良白衬衫黑裤子,衬衫下摆必须扎在裤子里,棕色包头塑料凉鞋,而且一定要穿尼龙袜。
正是夺走方远平第一次的男人,贾平娃。
路瑶笑道:“还能是谁?平娃啊!”
三人都站起身来,王培祥介绍道:“平娃,这就是方远平,陕北延川的插队知青,燕京人。”
“远平,这是贾平娃,此前在陕省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今年刚刚调到《长安》杂志社工作!”
“方远平,你那篇《牧马人》前几天我也看了,写得真好啊!”贾平娃比较内向,微笑着点点头,也没和方远平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