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秋闱,时间仿佛在墨香与沉思中悄然流逝。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考场的窗棂,李麟戟便已端坐案前,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试卷之上。
第二天,试题转为策论,考验考生对时政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麟戟结合自己对大唐社会现状的观察,提出了许多新颖且切实可行的建议,言辞恳切,逻辑严密。
此时,考生间的气氛更为紧张,偶尔可闻几声压抑的咳嗽声响。
第三天,终于迎来了诗赋考核,这对李麟戟而言,是展示才情的最佳舞台。
他以秋风为引,长安为景,挥洒自如,笔下生花,一首诗赋洋洋洒洒,情感饱满,文采斐然。
随着最后一日考试结束的钟声悠扬响起,整个考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考生们陆续交卷,有的面带自信的微笑,有的则显得疲惫不堪,更有甚者,眼中还残留着对试卷的依依不舍。
李麟戟缓缓站起身,整理好桌面,将试卷平展放在案头,最后看了一眼自己这几日的努力成果,心中既有释然也有期待。
交卷后,李麟戟缓步走出考棚,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
回望考场,那庄严而肃穆的建筑,仿佛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梦想与汗水。
科举之路,自古以来便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与挑战,它不仅考量着一个人的才学,更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与坚持。
亲身经历了一场,李麟戟深刻知道了,知道古人科举之不易。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多少才子,因一纸试卷定终身。
多少英杰,因一场考试而改变命运。
李麟戟漫步在考场外的青石板路上,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他略显疲惫却难掩坚定的脸上。
“不论结果如何,此行已让我受益匪浅。”李麟戟心中释然,嘴角泛起一丝淡然的微笑。
正当李麟戟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和谐氛围。
裴行礼带着几分挑衅意味,大步流星地走到李麟戟面前。
他故意提高音量,好让周围的人都能听见:“哎呀,这不是我们的‘酒中仙’李麟戟吗?听说你在考场里大展身手,诗赋策论无所不能,怎么,考完试就这么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难道是考场里只知道吃喝睡觉,把墨水都喝进肚子去了?”裴行礼的话语中充满了讽刺与不屑。
周围的考生听到这样的嘲讽,不少人都停下了脚步,一些人甚至开始窃笑,准备看一出好戏。
有几个好事者跟着起哄,其中一个考生阴阳怪气地附和道:“是啊,你那桌子上的糕点和茶水,我们可都看见了,还以为你是来参加美食大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