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达带领着手下的士兵,迅速的打扫战场,清点和接收整个东征军队的一切物资,这些将是他们这支军队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的生活的保障。
战场打扫结束之后,这一场战斗的战果也出来了。
东征大将军杨兴臣和副将杨兴民,他们兄弟两个双双战死于乱军之中;另外一个副将杨义来带领着他的一众手下逃出了生天;所有的中高层的军官几乎都已经被消灭殆尽,只有极少数的人逃了出去;那5万大军也被杀得七零八落,地面上留下了3万多具尸体,至于剩下的那一万多人也已经逃出去了。
这些士兵既然已经逃出了战场,而且这些人还是稀稀落落的逃走,很难再聚集到一起,已经无法对他们这一支反叛军队构成任何的威胁,高士达也就没有再派遣手下的士兵去搜寻。其实严格一点来说,那一些士兵也和他们这些人一样,都是一些生活在底层的人士,就是靠着当兵的这一份收入来养活家人的。那些人和他们这一群反叛的人,本身就没有任何的矛盾,也不是什么敌人,两者之间并将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他们能够逃离这里,也是说明他们这些人命不该绝。因此,也没有必要对这些人赶尽杀绝,就这样放之任之即可。
至此,被扬帝杨广寄予了无限的厚望的,对高句丽发动的第三次东征的部队,就这样烟消云散。第三次东征又再一次的夭折,无疾而终。
既然已经开始反叛朝廷,成为了一支叛军,就没有回头的路可以走,只能在这一条道路上一直往下走去。
当然,在这么多的士兵当中,他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真心的要反叛朝廷,他们只是对于那些中高层军官那些人欺负他们,克扣他们的粮饷,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而感到痛恨。现在欺负他们的这些人已经全部都死了,他们自己的仇也已经算是得报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再去跟着其他人一起去和朝廷作对,转头再去对付朝廷,和朝廷对抗。以他们的胆量,还是做不到。所以,他们的心中还是很发毛,都生出了一种要回家的念头,并且他们想要回家的心是越来越强烈,纷纷开始向高士达提出回家的请求。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这一支反叛军队的头领的高士达,他虽然也极力的想挽留这些士兵,但是这些人的去意已决,没有办法之下,只好给这些人发放路费,让他们自行离去。
就这样5万人的队伍,离开的人竟然达到了8成以上,到最后留下来的人,已经只有差不多1万人了。
现在他们这1万人还是在河间城外兵营的驻扎地,这里距离河间城还有10多里的距离。在兵营中和高士达和一些领头反叛的人起商议之后,最终觉得他们应该要先行攻打下河间县城,来作为他们自己的根据地,在这里成立一个新的政权,来和隋朝对抗。并且还要不断的把他们的队伍壮大起来,防止朝廷的军队对他们进行围剿。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回头的路可以走,只能够和朝廷硬磕到底。
劳累了半夜再加半天的高士达叛军,在营地休整了两个时辰之后,一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的朝着河间县城开拔。
半个时辰的急行军,他们已经抵达河间县城的城墙之下。
然而,此时的河间县城已经换了天地,由窦建德率领的15000农民军已经攻下了河间县衙和府衙。隋朝设立在河间府以及河间县的所有官员全部都被农民军斩杀,一千城卫军,除了少数的投降之外,其余的也全部被斩杀殆尽。整个河间县城,如今已全部落在农民军的掌控之中。整个河间县城的城墙以及城门,现在全部都是由农民军的人在把守。
窦建德的农民军的人,几乎全部都是由一些身强力壮的民夫组成。他们这些人在此之前,全部都是一些靠出卖自己劳动力而生活的农民,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操练,所知道的军事知识这一方面几乎为0。他们这一次之所以能够攻打下河间县城,一个原因是因为事发突然,城卫军的士兵并没有反应过来;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一次农民暴动的人数太多,一下子就达到了15000多人,而从卫军的人数也仅仅只有1000人。如此巨大的人数差距,根本就不是什么训练有素就能够弥补上来的,更何况,这些城卫军并不是什么训练有素的人;最后一点就是因为这些暴动的农民,他们已经被压抑的太久,这种憋在心中的郁闷一经释放出来,能够瞬间助长人的气势,他们这些人如同出笼的猛虎。所谓一鼓作气指的就是如此,这些并不算是正规军的城卫军,在这种气势之下,不敌人民军也就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