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凉州刺史薛武举,因为个人的野心,想做独霸一方的土皇帝。于是,他认责作父,向西突厥王国的颉利可汗称臣,从颉利可汗的手中借来了四万人的西突厥骑兵,立刻在凉州城起兵叛隋,建立西凉国,自己登基为王。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甘陇之地西北方向的所有城市,都被西凉国的士兵和西突厥王国的4万骑兵,联合横扫,这些地方的地方官府和当地的城卫军根本就不是他们联军的对手,他们这些人为求自保,置朝廷人利益于不顾,几乎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就打开城门投降敌军。如今,这些地方全部都归入到了西凉国的版图之中。
他们现在的地盘已经不小了,很明显,以薛武举的野心完全就没有满足。他的目标是想要入主中原,做中原之主。因此他努力的将自己的地界向南方扩张,试图占领甘陇全境,直取帝都长安。
现在西凉国的太子,之前不学无术有着草包之称的纨绔子弟薛杲,正率领着三万人的西凉军在一万人的西突厥骑兵的配合下,包围了陇南的重镇天水城。他们试图藉此打通进入到三秦大地的通道,进而兵锋指向长安。
隋朝在天水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天水郡太守姜有良,最高的军事长官是天水郡都尉姜有志。他们两人都是天水郡城的望族,姜氏家族的子弟,两人是同辈分的兄弟。
姜氏家族是自三国时代开始,就一直是忠于朝廷的家族。300多年来,他们一直驻守在天水郡城,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混乱,他们始终都是忠于中原王朝,从未改变。就算是在五胡乱华时期,他们所实际控制的地区,也都是效忠于南朝,这个正统的中原王朝,未向任何一个胡族的政权靠人过。即使是当时最为强盛的北魏政权。拓跋家族的人曾多次联络,也都被他们姜氏家族义正言辞的拒绝。
就在之前几天,西凉王薛武举对天水郡城以及姜氏家族,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勒令他们在明日午时之前开城投降,否则下令攻入城中进行屠城,到时候全部杀光,鸡犬不留。
面对4万人围城这样的险境,姜有良和姜有志这一对族兄弟,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率领直天水郡城的所有军民,做好了一切准备,万众一心在城头上准备誓死抵抗,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如果没有援军到来,也要誓死与天水城共存亡。
天水郡城是甘南大地上最大的一座城池,其规模远远大于甘西北部的阳关三郡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城市,完全不亚于甘陇腹地的兰州城。是中原西部边陲的一座镇城。这里处在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段的咽喉要道,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因为占着丝绸之路的光,天水郡城的富有程度,是整个甘陇大地上最富的一个地方,甚至还超过了中心地带的兰州城。也因为如此,天水郡城的人口数量达到了6万多人,规模远远超过兰州城,也是整个中原西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朝廷对天水城也十分的看重,在这里驻扎了一个整编都尉的城卫军,保护这里的民众和过往商旅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但是这里毕竟比较接近西域这一块地方,而西域的那些城邦国家都是隋朝的附属国,他们不会反叛隋朝而发动侵略的战争,并且这里距离北面的突厥王国还比较远。因此,这里的城卫军,他们的战斗能力并不是很强。因为他们并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战斗。
要知道,不论是哪一支军队,如果他没有经过战火的考验,他的战斗能力和综合实力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更何况,这些本来就不是属于野战部队的城卫军,平常的时候就只是用于维护治安,惩治一些不开眼的小毛贼而已。这些并没有经过战与火,生与死磨练的城卫军,当他们碰上了真正强悍的一支军队的时候,就真的不够看。如同是一个?跚走路的幼儿,拿着武器向着成年的壮汉发起攻击。
这样的行为和送死没有任何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天水城的城卫军,虽然都和他们的主将姜有志一样,有着誓与天水城共存亡的必死决心,内心却依然死气沉沉,士气低落的原因所在。
因为他们已经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除非在这个时候,朝廷能够给予他们支援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否则的话,一切都免谈。
他们虽然都是一些小兵,是属于军队之中最底层的人物。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听、不看也不懂得天下局势的人。
他们知道,他们对于援军的期盼其实就是一种奢求。
他们也知道如今的大隋王朝,虽然在表面上看来,依然还很强大,但其实已经到了风雨飘摇,即将崩溃的边缘。在整个中原大地上,到处都出现了割据的势力,也到处都有农民起义、农民暴动的存在。如今的大隋王朝可以说是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
整个大隋朝廷的军队,如今都对这些事情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对他们进行支援。
更何况,就算是朝廷真的有这样的军队来进行支援,也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对突厥人的军队构成威胁。
毕竟如今整个隋朝军队当中,能够在对阵突厥人这样强悍的军队的时候,取得胜势的除了郭家军以外,就只有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的留守军勉强还能够算上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