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城县令卢阳、润州刺史王举道急匆匆跑进公堂时,段然已在堂上的案前,细细地看台城地图了。
由于对军事知识的匮乏,段然无法看出太多端倪,只好在一处又一处位置,画上醒目的红圈。
见王举道走近,段然开口问道:“王大人的事情办妥了吗?”
“托王爷的福,一切顺利。”王举道拱着手说。
“将士们都归营了吗?”
“已回营中休憩。”
段然将毛笔掷在案上,将地图卷起来,说道:“那好,王大人、卢县令,随本王去办件事。”
不管二人如何表现,段然一马当先,走出公堂,待王举道反应过来,便支使其在前带路。
台城军营一共只有八千兵马,段然调用了两千人助阵。
由于不确定贼人数量几何,隐匿在哪儿,将地图交给营中校尉之后,段然叫他一处处排查过去。大队人马明火执仗,从城中的一座座寺庙道观,到城外的一家家大户庄园,一有发现,便是毁家灭户。
台城全面戒严,满城风雨萧瑟。
除了明显的贼人以外,段然的方针是,无论是僧是道,不管是民是官,只要有人员聚集的可疑之处,一律先抓再审。
第二天,驿使快马加鞭去往周边几县,回来时便带上一批公职人员,以补充台城人手之不足。每每审出情况,段然便记录在册,这件事情,必须要上报。
对台城如此进行管制,也必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
将近五日以后,事情已经很明朗了,贼首是前荆国建康守将元回副将,唤作康城,此前正潜伏在城西大户孙家,夏彦之也是贼人的核心。不过如今康城已经亡匿,任是段然搜捕全城,也不得一丝踪迹。想来很有可能在王举道动手的那一夜,康城就已设法潜逃了。
在王举道设局镇压一众大户前,康城也在积极策反这些人。看到这些大户的资料,段然心绪也不免震荡,他们私自聚集起来的人手竟达三千之多,这些人一旦发作,即使没有足够的装备,也能搅得台城不得安宁了。
而今虽抓了一大批人,但依旧有相当多潜在的叛贼在外,这就要交给王举道、卢阳去处理了。
段然休息半日以后,便要回到扬州,并尽快追上车队。段然对夏彦之那边的判断出了差错。
至于夏彦之是如何认识段然的,那得牵扯到五皇子段哲的头上。由于段哲府上关押了颇多元家门人,因此这些日子以来,段哲始终生活在夏彦之等人的监视之下,段然也正是那时候被盯上的。
在段然出城之时,夏彦之主动请缨追杀段然。
所谓的差错是,段然高估了夏彦之的冷静程度。他原以为,夏彦之一行应该只有五个人,否则不至于鲁莽到抛弃车队而谋刺段然,却不料他真的分批叫了二百人出城。
也就是说,押送档案的车队依旧处于危险之中。段然现在只期望周辅已经从扬州借到人手,跟上了车队。
回到扬州,段然再次提审了夏彦之。
对这个人,段然已经不想再了解什么了,但还是冷冷地说道:“我叫段然、字耀之,是如今大夏国的七皇子、代王。记住了!你和你爹、还有台城的那些人,都因我而死。”
看着他,段然最后问:“你有什么遗言吗?”
“忠臣孝子,死则死尔!国仇家恨,来世再报!”夏彦之恨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