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和柳媚儿见完面回到家时,刚过了二更天。
放在平常,于康都是尽量避着人走。
尤其在宵禁后,遇见巡街的兵士,更是能躲则躲,尽量不惹麻烦。
但今日,于康却一改平日里的作风。大街之上,大摇大摆的走。
巡街兵士将他喊住,挑着灯笼凑近了细瞧,见他身上穿的锦衣卫制装,都一个个似眼瞎目盲,直接转身离开。
一连碰到几波人,都是如此。
只这一身衣甲,连制牌都不用验看。
锦衣卫声名,可见一般。
白日里,离开慈宁宫时,太皇太后已经下了令旨。
又拨了二百名禁卫,让将牵涉火器走私案件的相关人员,就地看管。
直至朝廷下明旨后,再将所有相干的人,移交给办案的衙门。
事已至此,于康和徐良在没有明旨下达之前,只能先行‘避嫌’。
政务就是如此。
要名副其实。
尽管陛下和太皇太后升了徐良锦衣卫指挥佥事。理北镇抚事更是有意铺垫,让徐良接管此案。
此事本来也是水到渠成。
但明旨未下之前,还是无名无分。
之前私自调动禁卫,陛下虽没说什么。但难保朝廷有些官员风闻奏事,以此攻讦徐良这位即将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也不是不可能。
此时,即便再不愿意,二人也只能俯首领命。
不过,介于徐良和他身份‘低微’,于康也早就猜到可能会如此。所以事先已经安排了人,该监视监视,该追查追查。
这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相结的好处。
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回京至今二十余日,于康忙于各种事情,他甚至没有请托关系,去看一眼父亲。即便阁老曾提过,要是他想去,可以安排。
但他回绝了。
就连母亲和小妹,他也一直阻止,不让去牢中探望。
于康明白父亲的脾性。这个时候,他不愿。
不是不愿见亲人,而是不愿让家人亲眼看到他身处牢狱之中。
父亲是个执拗的人,也是个骄傲的人。
他的骄傲在家人面前,永远是顶梁高柱一般的存在。
他在后辈面前,慈爱的一面甚少表露。但所行之事,却永远要比说的更多。
如二郎有些惧怕父亲,父亲在他眼里,巍峨如高山。他一直仰望和崇敬之心相交杂。
……
近些时日,于康回家越来越晚。
但无论多晚,母亲房里的灯永远亮着。
小妹如今也搬到了母亲房间同住,母女二人每日都在盼望于康能带来好消息。
即便于康已经和她们说过,月内父亲一定可以回来。
这些话,也才过去短短几日,但母亲却依然每日执着的等他回家,想从他口中得到可以提前的好消息。
于康数次强忍不住,差点开口明言。
但一想到可能引发的后果,最后就又硬下心肠,将到口的话,咽了回去。
不是他不信任母亲和小妹,而是家宅周围,始终有耳目在,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露馅。
母亲和小妹常年身处深闺宅院,世道险恶,所知所经历有限。
他不能冒这个险。
但他又实在忍受不了母亲和小妹殷切的眼神。以至于除了晨昏定省,给母亲请安,白日里甚少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