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四个字——《资治通鉴》。
他伸手拿起书,翻开其中一页,目光落在上面的一行字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来人,”刘伯温突然开口道,语气坚定而沉稳,“备车,我要进宫。”
刘伯温连夜进宫,却扑了个空,朱柏并不在寝宫。
内侍禀报说皇上去了东暖阁。
刘伯温快步走到东暖阁,轻轻推开虚掩的门,只见朱柏正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背影落寞。
“陛下。”刘伯温躬身行礼。
朱柏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
“先生深夜来访,可是有什么要事?”
“臣只是有些…疑惑。”刘伯温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试探,“今日朝堂之上,陛下对太子殿下似有不悦之意,不知……”
朱柏苦笑一声,“先生果然明察秋毫。标儿仁厚有余,魄力不足,朕确实有些失望。”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如今北元虎视眈眈,大明内忧外患,朕需要一个能担起重任的继承人。”
刘伯温心中一凛,朱柏的这番话,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测。
难道陛下真的要另立储君?
他抬眼看了看朱柏,只见他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陛下,”刘伯温沉声说道,“太子殿下乃嫡长子,立储之事,关系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朱柏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走到桌边,拿起一卷地图,缓缓展开。
那地图上,标注着大明疆域以及周边各国的形势。
他指着北元所在的位置,语气沉重,“先生你看,北元亡我之心不死,迟早会卷土重来。若是标儿继位,能否抵挡住他们的铁骑?”
刘伯温沉默不语,他知道朱柏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朱标性格温和,缺乏军事才能,若是真的与北元开战,恐怕难以胜任。
“难道…陛下属意燕王?”刘伯温试探性地问道。
朱柏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先生觉得,棣儿如何?”
刘伯温心中一沉,朱柏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他心中暗叹一声,看来废立太子之事,已是板上钉钉。
只是……
下如此做,究竟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还是为了……
免某些悲剧的发生?
刘伯温想起朱柏曾与他谈论过的一些“奇谈怪论”,那些关于未来世界的故事,那些闻所未闻的科技,以及……
那些关于靖难之役的预言。
难道……
陛下是在刻意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深深地看了朱柏一眼,语气凝重,“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还望您慎重考虑。”
朱柏摆了摆手,“先生不必多言,朕心中自有分寸。”
刘伯温还想再劝,但看到朱柏坚定的眼神,便知道再多说无益。
他躬身行礼,“臣告退。”
刘伯温走出东暖阁,抬头望了望夜空,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他不知道朱柏的决定是对是错
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宫廷的回廊中,突然,一个黑影从他身边闪过,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谁?”刘伯温警觉地问道。
没有人回答。
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诡异。
刘伯温心中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快步走向宫门,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阴冷的声音:
“刘大人,深夜不睡,去哪儿啊?”
金銮殿上,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如同百家争齐鸣,吵得人头昏脑涨。
宋濂一番慷慨陈词,犹如投入沸水的冰块,瞬间激起千层浪。
太子党与燕王党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俨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唾沫星子横飞,几乎要淹没了龙椅上那个不动声色的身影。
朱柏端坐龙椅,面如沉水,眼神锐利如刀,将殿下的喧嚣尽收眼底。
他一言不发,仿佛置身事外,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那深邃的目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在这喧嚣之中,刘伯温却如同一尊雕塑,岿然不动。
他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
他那双深邃的眸子,如同古井一般,波澜不惊,却又深不见底。
他的思绪,早已飞出了金銮殿,飞到了那看不见的未来,飞到了那难以捉摸的帝王心。
“陛下究竟意欲何为?”这个问题,如同魔咒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不去。
他想起朱柏登基以来的种种举动,那些惊世骇俗的改革,那些匪夷所思的言论,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陌生而神秘。
“难道……”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一般,划破了他心中的迷雾。
“难道陛下并非我大明之人?”这个想法,让他心头一震,却又无法否认。
他想起朱柏曾私下与他谈论过的一些“奇谈怪论”,那些关于未来世界的故事,那些闻所未闻的科技,以及……
那些关于靖难之役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