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辇!”朱标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他必须去宫门前,亲眼见证这场风波的走向。
宫门前,人头攒动,喧闹声震耳欲聋。
身着儒衫的学者们群情激奋,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着口号,抗议着改革的种种弊端。
他们的声音如同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宫门前的守卫,也冲击着大明王朝的威严。
朱元璋身着龙袍,站在宫门前的高台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人群,试图找出这场骚乱的煽动者。
在他身旁,朱柏神情严肃,静静地观察着局势,时不时地低声与父皇交流几句。
朱标的辇车缓缓驶来,停在了宫门不远处。
他走下辇车,快步走向高台。
远远地,他便看到父皇和十二弟的身影,心中稍感安定。
“父皇,十二弟!”朱标走到两人身旁,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标,他沉声道:“标儿,你来了。”
朱柏也向朱标点了点头,低声道:“大哥,事情有些棘手。”
朱标的目光扫过台下喧闹的人群,心中不禁一沉。
他知道,这场风波,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看来,我们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安静下来。”朱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朱标心头的担忧如同藤蔓般缠绕,挥之不去。
他知道,父皇的威严和十二弟的聪慧或许能够暂时压制住这场风波,但要彻底解决,恐怕还需要费一番周折。
他身为太子,不能坐视不理,必须亲自前往,方能心安。
“备辇!”朱标再次厉声喝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一道命令,震慑着周围的空气。
他不再是那个温润如玉的太子,而是一位肩负重任的储君,急切地想要掌控局面。
他大步走出书房,脚步匆匆,甚至带起一阵微风,拂动了衣袂。
廊腰缦回,他穿过一道道雕梁画栋的回廊,平日里欣赏的宫廷美景此刻都显得黯淡无光,他的目光只锁定着宫门的方向。
他每一步都迈得十分有力,脚下的青石板被他踏得砰砰作响,仿佛在宣泄着他心中的急切。
他感到呼吸有些急促,胸腔内的心脏也砰砰直跳。
宫门外的喧嚣声隐隐传入耳中,如同闷雷般,让他心头更加不安。
他脑海中浮现出儒家学者们慷慨激昂的身影,以及父皇那不怒自威的面容,他必须加快脚步,不能再耽搁了。
宫门近在眼前,他甚至能感受到那股压迫的气氛。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果断地走下了台阶。
他迈上辇车,动作迅速而利落,仿佛一个训练有素的将军,随时准备着投入战斗。
辇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地面,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他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中祈祷,希望这场风波能够尽快平息。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目光中已充满了坚定,仿佛在告诉自己,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他都要勇往直前。
他透过窗棂,远远地看到了那片喧闹的人群。
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着,仿佛一群愤怒的野兽,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他紧紧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了肉里。
他走下辇车,不再顾及太子的仪态,快步走向宫门。
他知道,现在不是讲究规矩的时候,他必须尽快赶到父皇和十二弟身边,与他们并肩作战。
“父皇,”朱标的声音有些急促,打断了朱元璋与朱柏的低语,“宫门前……”
宫门前,数百儒生聚集,黑压压一片,如同潮水般涌动。
他们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宽大儒袍,手持经卷,在阳光下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是这风景,此刻却带着浓烈的火药味。
他们面红耳赤,青筋暴起,嘶吼着各种反对改革的口号,声浪一波高过一波,直冲云霄。
唾沫横飞,如同雨点般洒在空气中,刺耳的吵闹声,仿佛要将整个皇宫的宁静彻底撕裂。
“还我先贤之道!”
“新法祸国殃民!”
“朝纲不振,皆因变法!”
各种刺耳的口号交织在一起,如同无数只苍蝇在耳边嗡嗡作响,让人头皮发麻。
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尘土的味道,混杂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焦躁气息。
朱柏站在高台之上,身姿挺拔如松,面对下方群情激奋的儒生,面色却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慌乱。
他目光深邃,如同古井般幽静,扫视着下方如同蚂蚁般躁动的人群,仿佛在审视着一群跳梁小丑。
喧闹的声浪似乎在他面前自动消弭,不能撼动他分毫。
他静静地站立,宛如一块坚不可摧的磐石,任凭风雨飘摇,岿然不动。
他双手负于身后,姿态沉稳而庄重,给人的感觉如同山岳一般,稳重而不可动摇。
朱柏并未开口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穿透人群,试图找出隐藏在骚动背后的真正推手。
他能感受到这些儒生内心的不满和焦虑,也明白他们此举的深层原因,不过,他并不会因此动摇自己的立场
嘈杂的抗议声持续着,如同一锅沸腾的粥,越煮越烈。
朱柏的嘴角微微扬起,划出一道微不可察的弧度。
他知道,一场好戏,即将开场,而他,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他抬起手,示意身旁的侍卫安静,这个动作虽然细微,但在喧嚣的人群中却显得格外醒目。
他眼神扫过下方,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稍安勿躁……”
宫门前,数百儒生如同被捅了窝的马蜂,嗡嗡作响,声浪震天。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经卷,唾沫星子四溅,声嘶力竭地喊着口号,仿佛要将朱元璋生吞活剥了似的。
朱元璋站在高台上,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压抑着滔天怒火。
他脸色铁青,紧抿的嘴唇没有一丝弧度,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视着下方的人群,试图找出这群乱臣贼子背后的主使。
他握紧的拳头,指节泛白,咯吱作响,似乎随时都可能挥出雷霆一击。
朱标快步走到朱元璋和朱柏身旁,心中忐忑不安。
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窒息,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不安的气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偷偷看了一眼父皇,却只看到一张阴沉得可怕的脸,让他心头一紧,仿佛一块巨石压在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父皇……”朱标轻声唤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朱元璋猛地转头,如同猛虎下山,吓得朱标后退了半步。
他看到父皇眼中燃烧的怒火,仿佛要将他吞噬,让他不寒而栗。
“标儿,你来了。”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砂纸摩擦玻璃,刺耳难听。
朱标不敢直视父皇的目光,低着头,小声说道:“儿臣担心父皇……”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说话,再次将目光投向下方喧闹的人群。
朱柏站在一旁,面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静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哥,不必担心。”朱柏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朱标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朱标抬起头,看向朱柏,
朱柏微微一笑,没有解释,只是伸手指了指下方的人群,说道:“大哥,你看……”
朱标顺着朱柏的手指看去,只见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阵骚动。
几个身着黑衣的男子,如同鬼魅般穿梭在人群中,迅速控制住了几个带头闹事的儒生。
“怎么回事?”朱标疑惑地问道。
朱柏神秘一笑,低声说道:“大哥,好戏才刚刚开始……”
朱柏的这句话仿佛一颗定心丸,让朱标原本悬着的心稍稍落回了原地。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黑衣人,动作利落,招式狠辣,三两下就将那些叫嚣得最厉害的儒生制服在地。
那些儒生们瞬间从张牙舞爪的野兽变成了瑟瑟发抖的羔羊,之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朱标的心脏砰砰直跳,他看着朱柏,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他实在想不通,为何朱柏能如此轻易地掌控局面,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朱元璋的脸色由铁青转为阴沉,他冷冷地扫视着下方被控制住的儒生,眼中怒火并未消散,反而更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