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人面带好奇之色,或有人眼中透出探寻之意,皆因阁楼内所发生之事而倍感新奇。
虽非修真一班之众,然此刻亦纷纷驻足,观摩学习,不愿错过此等机会。
施其学、目光如炬,遍视周遭,见阁楼学子济济一堂,足数已定,遂颔首以示众人预备。
顷之,其头顶之上两三米高处,现出文字一列列,井然有序,宛如无形之手所书,清晰可见,且散发杀意之息。
之后、高声宣告:
“今日起,吾等将行淘汰之制。”
“试之内容,甚是简单,共二项…”
当他、论及淘汰制与考试之要义时,蓦地止语,目光转向阁楼之内一隅。
彼处,一女童端坐班级之中央,目不斜视,专心于卷帙之间,恍若外界纷扰皆与她无涉。
施其学之容色转为和善,微笑间,目光柔和地投向女童,言声亦随之温婉。
乃问:
“此位同学,你专心致志于书卷,必是勤奋好学之子。”
“吾今欲问你,对于此次考试之规则内容,你有何见解?”
“你认为当如何设定,方能使考核更为公平合理,以真实体现众人之实力?”
问语一出,阁楼内之气氛霎时紧张而充满期待。
众学子皆瞩目于女童,渴盼其回答施先生之提问。
施其学、此问既出,阁楼内骤然寂静如夜,异乎寻常。
那位身穿赤红襦裙的女学子,潜心于黑白封面之书籍,犹如置身幽谷,对外界之声、响置若罔闻。
她目不转睛,凝视书页,指间轻轻翻动,面容上有着对学问之热切的专注。
四周学子与众班级之先生,见此情形,皆觉此静谧颇为尴尬。
或有意或无意,众人轻咳数声,冀图破此沉默之氛。
然此等声响,如投入深渊,无有回应,更添一分寂静。
久寂之后,阁楼中骤闻一阵低沉持续之脚步声,此声犹如雷霆破空,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正沉心于书卷之间的张正染,忽觉课桌之上传来轻敲之声,乃抬头视之。
见来者为其外祖母柳琴,乃修真三千九百五十七班之教书先生,以严谨治学、博学多才而著称。
柳琴至此,未曾出言,唯以手势示意张正染、看向讲堂之处。
收起书卷的她,追随外祖母指引,抬眼望去,见到施先生、目光柔和的点了点头。
此刻,张正染终明了外祖母之意,知课堂中氛围非同寻常。
她挺身端坐,直视施其学,预备聆听即将传出的要事。
当双方目光相遇时,施其学感受到了这位女学子的好奇。
于是,他耐心地、温和地再次重复了之前的问题,希望听到她的见解。
张正染听到先生的再次提问,心中明白自己的疏忽可能让先生感到不悦。
于是,她立刻站起身,微微向施其学施了一礼,以表示歉意。
接着,稚嫩悦耳的音色于阁楼中奏乐:
“适才我醉心于书籍之中,对外界的一切声响都置若罔闻,对先生您的提问也未能及时作出回应,多有失礼之处,还请先生您、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