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可将刚才所写的佳作诵出来?”
曹公公清了清喉咙,一脸沉醉的朗诵着:“”一点两点三四点,五六七八九十点,千点万点无数点。”
贾瑛只能装作认真倾听的样子,内心则呕了个半死。这曹公公还是别来诗坛沾边了,这作的什么东西。
“好诗,好诗,曹公公之诗有乐天之风,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却是找不出如此合适的形容了,比起那些华丽的词藻,公公之诗才描绘出秋雨细如丝,绵绵不断的景象。”贾瑛昧着良心夸赞道。
“你真是这么想的?”曹公公一把抓住了贾瑛的手。
“真的。”贾瑛故作天真的点了点头。
“乐天,乐天。”他第一次听到如此清新脱俗的夸赞,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已经能够与白乐天相比较。
“如此好诗,可是最后一句却残缺,贾家子可是想出来了?”公公问道。
贾瑛沉思片刻开口道:“小子是想出了一句,却不知道是否合适?”
“你尽管开口说。”
“最后一句,我想的是,飞入桃花都不见。”
“好句,好句。看来还是你才情高胜我几筹,不然怎么会作出如此好诗。这一句诗妙啊!”
“公公过赞了,若是没有公公的前几句衬着,这最后一句我又怎会说出,我只不过是沾了公公的光,将此句给提前说了出来,若是给公公几日时间,定也会作出如此词句。”贾瑛谦虚道。
曹公公一脸的享受,虽然他知道贾瑛是在拍马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感觉那么舒服,乐意让人家拍。
马车缓缓停下,众人来到了姑苏山,山上还候着几家士绅人家在等着。
此地山林交错其中,虽到了秋,却无萧条之意,不时还能看见僧侣下山去挑水的景象。轿子此时上不去了,本有几个人想用架子抬曹公公上山,但曹公公说道:“无妨,咱家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一路上,曹公公遇见前人所在碑上题的诗,或在壁上题着的诗,都驻足停留,在那里自己感慨一番。
众人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也连着道好。
众人走在一起,又聊起了天来。
“贾解元这是生了個好儿子啊。”曹公公笑道。
贾攸内心有点慌张,谁知道这太监说的是反话还是实话。
气氛略带一丝慌张。
贾瑛见气氛不对,连忙解释道“我与公公共同推敲了一句诗,公公因得了诗句而高兴。”
“为一词一字呕尽心血,曹公公也是认真。唐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反复推敲自己的诗,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吟诵了几遍,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我本觉得世上再无如此痴人,没想到,今儿瞧到了。”周大人拍赞到。
“折煞老夫了。”曹公公脸皱成了几条缝。
“不知公公可将佳作诵出,让我等共赏。”
“一点两点三四点,五六七八九十点,千点万点无数点,飞入桃花都不见。”
周大人此时愣住了,这诗光是前三句读不出妙处,可最后一句乃是点精之笔。
“实乃继曹公公咏蛙之后的又一佳作。”周大人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