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两天,当骆有梅回家后,详细的与他描绘了和李清源见面的经过,林山止就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年轻人,锋芒毕露,能力是有点,但有些好为大言,爱吹牛逼。
这是李清源在他心目中的标签。
林山止20岁就在《明报》工作,把金镛的驭人之道学了个九成九。
他一点都不怕下属和自己吹,甚至很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只要有人敢和他吹,他就有本事督促着,让别人把吹过的牛逼去实现。
不过李清源吹的那种太不靠谱,让一个分量极重的作家,去给和自己齐名的作者写传记,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所以周一上班见到李清源后,为了不给年轻人难堪,他压根没提那茬,而是用另一种手段去敲打一下。
李清源不是说,要让《信报》销量提高三成么?
想实现,必须要多部门协作,而我故意不说清你的工作范围,就是先试试你的成色。
要真有那个水平,他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要是没有,那就戒骄戒躁,踏踏实实沉淀下来,由他培养个几年,也不失为一个报界人才。
尽管别人都说自己像金镛,但林山止不承认,他可没金镛那么吝啬!
曹明志的房子,都是他出钱给买的!
金镛那么抠,能给谁买房?
而他林山止能给曹明志买房,只要李清源有价值,何尝不能给他也买一套?
看着有点气急败坏的荷兰大胡子,林山止暗自皱眉。
现在刚上午10点,李清源大概是8点半去的新闻部……
也就是说,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你就被搞了个灰头土脸,跑我这告状来了?
不对!
本子上的内容不少,没一个小时说不完,把培训的时间减去的话……
也就是说,你在主场,用大概不到半个钟头,败给了一个年仅二十岁,刚加入报社的新人?
败的这么惨,你还有脸来找我告状?
而且你被抢了会议主持,新闻内容风向的把控,员工培训这些工作,那我要你何用?
至于笔记本上的内容,林山止倒没往心里去。
《信报》的支柱内容,一个是他的个人专栏,一个是曹明志的《投资者日记》。
他的专栏不拘财经,古今中外、各类嗜好、所见所闻均有涉猎。
而曹明志的文笔轻松有趣,严肃的资本运作在他笔下,既融合了投资哲学、亦有处世智慧、还不乏娱乐调侃。
他们二人的专栏,和李清源的培训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林山止认为,一定是对方深刻研究过他们的特色,才做出了这些总结。
问题是他们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普通记者哪有这份笔力?
年轻人又有点异想天开了!
不过这份积极性还是值得鼓励的。
而大胡子尽管很废,却非一无是处,所以也得安抚。
唉,难搞啊!
林山止想了想,对大胡子道:“我写个条子,你带给他。”
说着话,拿起笔,就在本子上写了两个大字。
“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