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樊武毅然决然地率领军队向天牛山的流民匪发起猛烈攻击之际,越州东部却意外地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胜利。
这场胜利彻底改变了整个区域的战略格局。
在越州的中部广袤土地上,来自西部山区的土著骆西人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斗志和精妙绝伦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叛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翻覆军。
这场胜利不仅为骆西人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还打通了向东进军的重要通道。
越州地貌复杂多样,这片土地上,一片稀有而珍贵的平原犹如明珠般镶嵌在中东部交界地带。
相较于东部,越州西部则展现出迥异的风貌,巍峨壮丽的山脉连绵不断,构成了峻峭崎岖的地貌特征。
在这片西部边陲的贫瘠山区,土生土长的骆西民族以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在艰苦环境中生生不息。
他们依赖狩猎和采集维持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大自然角力,从残酷的环境中吸取生命的营养。
正是这种与天地抗争的艰苦历程,锤炼出了骆西人钢铁般的意志与坚韧品格。
他们不仅成为了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佼佼者,更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勇猛善战的族群。
为了争取更多生存资源和拓展生存空间,骆西人频繁对中原地区发起突袭。
然而,骆西人的这种生存斗争模式也对越州整体稳定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他们与中原地区的摩擦冲突愈演愈烈,双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中均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为了扭转此种形势,早在炎国创建之初,睿智的炎威王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他亲自下令开辟一条通达越州西部的交通要道,并在那里建造了雄伟壮观的山越关。
此外,炎国朝廷每年都会慷慨赠予二十万石粮食给骆西人,以此彰显炎国对越州的恩泽普照。
在炎威王仁德治国的影响下,骆西人最终选择归顺炎国,成为了忠诚的国民。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炎昭王继位后,对越州东部骆西人的关注明显减弱。
一度鼎盛的山越关逐渐失去昔日的荣光,变成了束缚骆西人发展的桎梏。
那条曾经繁忙的交通线也逐渐荒废,输送的年度粮食补贴逐年削减,致使骆西人的生活再次跌入谷底。
面对困厄,骆西族的长老们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多次派遣使者与官府沟通协商,期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救助。
甚至主动提议协助官军对抗叛军,以期换取更多的生存权益和发展空间。
不幸的是,越州府的官员对此反应消极,互相推卸责任,甚至对骆西族派出的使者无辜定罪,将其投入监牢。
骆西人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背叛与深深的绝望之后,愤怒的情绪犹如火山爆发。
他们毅然决然地杀掉了炎国派遣的都政官,并高举起反抗的旌旗,集结了十万族人,对山越关发起了狂风骤雨般的猛烈进攻。
山越关依山而建,地势险峻,关内驻扎着三万精锐的翻覆军和五万归降的起义军,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山越关为整个越州的交通枢纽,这里不仅有通往冶城的大路,还是商队往来的必经之路。
但是相比陈骁进越州时所走的那条山路,这条大路却要多出三十余日的行程。
自越州动乱以来,山越关就被一支名叫翻覆军的叛乱力量占据。
这支叛军的来历扑朔迷离,但一问世便以巅峰的实力震惊四方。
他们的武器装备与越州军不相上下,从将官到士兵皆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
翻覆军善于从号角声和擂鼓声中迅速解读命令,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战术灵活性和协同作战能力。
无论是单兵突击还是团队协作,他们的战斗力都极为强悍,远超普通的农民军。
他们轻易击败了周围的起义军,稳稳占据了山越关,成为越州局势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起初,樊经曾多次尝试派兵征讨翻覆军,但大军尚未抵达山越关,便接连遭遇重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