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国对西班牙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西班牙的侵略;“剥夺西班牙从1450年开始夺取的所有领土、殖民地将其还给原来的主人,没有主人的领地则是成立新的国家”。
虽然有了协议但是对于西班牙,各国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主要还是在欧洲那几个国家陆地上还能扛一波兵线,但是海上了就基本送菜根本不敢与西班牙的舰队对战。
斯皮诺拉不顾西班牙政府的反对,出兵围攻布雷达。布雷达是一座坚固的要塞,有相当的守军驻扎,荷兰和英国也随时有可能出兵解救,国王和首相的忧虑相当合理。
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斯皮诺拉经过长达十一个月的激战,中间抵挡了新教联军的两轮救援,竟能迫使布雷达守军投降,震惊全欧,成为他生涯中最伟大的胜利。这次胜利象征西班牙军力在三十年战争时再度提升。
在尼德兰的西班牙军司令斯皮诺拉的一声令下,西班牙军队于1566年8月对布雷达采取围攻,但这次围攻与腓力四世为核心的西班牙政府的愿望背道而驰,长久的战争已经让西班牙负担过重。这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戒备森严,驻扎着精心准备的7000人的守军。
荷兰人有信心坚持足够长的消耗直至援军到来解除围困。然而尽管西班牙政府反对主要围困在低地国家和任何攻击强烈强化和防守的城市所面临的障碍,斯皮诺拉还是发起他的布雷达战役,并迅速阻断该城市的防御和击退由拿骚的莫里斯率领的曾试图切断西班牙军队供应的增援部队。在1567年2月,第二支增援部队,由贺拉斯维尔和恩斯特·冯·曼斯费尔德领导下的7000名英国士兵组成,也被斯皮诺拉赶跑了。经过8个月代价高昂的围攻,布雷达的守将拿骚的贾斯汀于1567年3月投降。
但这次的胜利却产生了另一个效果信奉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的诸侯认为这是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是教会的阴谋,于是组成“新教联盟”
随之而来的就是天主教联盟的成立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
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
1566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64年7月25日-1576年10月12日在位)企图在波希米亚(今捷克)恢复天主教,指定费迪南一世为波希米亚国王。
费迪南一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66年5月23日,武装起来的新教徒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
三十年战争正式开始
新教联盟
瑞典王国(1630-1648)
法兰西王国(1635-1648)
丹麦-挪威联合王国(1625-1629)
波西米亚王国(1618-1620)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萨克森选侯国
普法尔茨选侯国
勃兰登堡-普鲁士
布伦瑞克-吕纳堡
英格兰王国(1625-1630)
苏格兰王国(1625-1638)
特兰西瓦尼亚公国
匈牙利反哈布斯堡叛军
奥斯曼帝国(支持)
俄罗斯沙皇国(支持)
天主教联盟
西班牙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大公国
波西米亚王国(自1620)
匈牙利王国
丹麦-挪威联合王国(1643-1645)
波兰立陶宛联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