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年7月
东京都
随着足利义显和上杉谦信军队的快速崩溃,张信又回到了自己这个旧都城。
这段时间张信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龙兴之地的日本,却成为背叛自己的主力,为什么自己把日本当家,却被家人好好打脸。
还在思考的张信被武田信玄等大佬打断了思绪。
武田信玄:陛下,检察院还有廉政公署、安全部已经把叛乱人员名单拿过来了请您处置。
张信:迁移全部叛乱地的百姓,关东百姓去南洋、澳洲,关西的去商州吧。至于人口的空缺,令中土各省按照比例移民人过来暂定先期移民300万人过来。
武田信玄一听完突然沉默了好久后他说:陛下是否还保留日本人或者大和人?
张信:为什么不保留?我又没打算灭族。打开了空间,忠于我的地域那些人民可以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
细川藤孝:陛下,抓获的逆贼怎么处理?
张信:上杉家等一门众男性全部斩首,同时信胜为上杉家新家督,封地换到商州。
芦名盛氏出家,家督由芦名盛兴接任。
岛津家岛津贵久自裁,岛津家义久一系迁移到印度果阿,果阿岛津家岛津义久为家督。苏门答腊的巨港成立巨港岛津家岛津义弘为家督。其他岛津家家臣接触家臣效忠。有参与直接叛乱罪大恶极者按照叛国罪处理。
海瑞:陛下,东京都户部主事陈磊被发现参与了叛乱,其为上杉家提供了多份关东密探、安全部人员信息,以导致东京都的安全部门遭到毁灭打击,同时他还利用职务之变把官方一些贸易、金融机构的信息也提供给了上杉家。
张信:这种小可爱不能走碟刑,让人炮烙了他,灭九族。
看了看下面的重臣,张信还是下不了狠手:所有叛乱士卒,3成去埃及,5成去印度,2成去商州,如果立了大功就可以回来,没立功就待在那边吧。所有叛乱将领全部一撸到底,想要再上来,那就自己一步步的爬吧。
之后连续十天,张信都在王城里面不出来也不见人。
直到第十一天,张信从王城里走了出来,召集了全部在东京都的官员:今日起成立国家宣传部,此为皇帝直属部门,行政等级等同六部,该部门的职责全部请看大白板。
大白板是张信做个一个省解释篇幅长政策的工具,由一个长宽各10来尺的大木板上面铺上白纸写上内容,在大殿中间树立几块,方面前后的官员都能看到
国家宣传部的主要职能是管控意识形态、文字内容甚至教育方针。
它对华夏及藩属国与文字、船舶和文化相关的各种机构的监督以及对所有文字、文化审查,另外对礼部、国子监等国家文化教育部门也有监督权,在省级及省级以下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由同级宣传部管理。
具体工作:
第一,负责指导全国张信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宣传;
第二,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朝廷的各类宣传工作,搞好舆论引导;
第三,从宏观上指导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
第四,规划和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第五,受朝廷的委托,协同和会同有关部门对我们宣传文化系统的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管理。联系宣传文化系统的知识分子,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
第六,负责提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制定政策和法规;同时还要按照朝廷的统一工作部署,做好宣传文化系统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第七,为陛下、内阁的决策和指导全局工作提供舆情信息的服务,并且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宣传文化系统的舆情信息工作;
第八,负责文化体制改革,包括文字出版、教育管理、国民思想、忠君爱国等方面,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这是国家宣传部主要的八项职能。
最后冯保在一旁宣读圣旨:调礼部右侍郎王锡爵为国家宣传部尚书,京极高吉为左侍郎,国子监博士刘凤为右侍郎。
这么多年张信只搞了文化教育,忘记了封建社会最大的问题还是思想,甚至日本还是只认自己领主和传统的主子,即使张信统一了很多日本人你问他你哪儿人,他们都会说:我是岛津家那边的,我是毛利家那边的,而中土那边百姓都知道自己是国家哪个地方的,虽然你这人是我这边的父母官,但是我是国家的子民,不会什么都听你地方官的。
日本已经让张信感觉到没有什么留恋了,待了半个月不到就带着众人回了京城。这时候飘散各地的妃子还有皇子也都回来了。
看着自己的妻儿,张信感慨良多。之前一直没弄好的强势长子集团和名正言顺的嫡子集团,现在张信有了一个定论,回来后直接丢出一个继位顺序法。
排名第一的是信忠其次是信雄信繁信孝信义,再后面就是直系血亲张溶张元功张元德,然后此时上杉信胜信胜的儿子信澄。
并且定了君主登记年龄不能小于35岁,若可继位皇子都不足35岁则内阁摄政,待可继位皇子满35岁再继位。同时规定皇帝直系子嗣全绝才从直系血亲中选人继位。。
这样很多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虽然没立太子,但也说明白了很多问题。
这天的家宴,张信举起酒杯说:各位夫人跟我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好好陪大家出去看看大好河山,只顾着朝廷还有朝政。所以我决定了再给我几年40岁之前,我把世界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就只上班,下班休沐就带大家出去玩,过一般百姓家的生活。
归蝶:你还有什么天下事情没搞定啊。
张信:欧罗巴,只要那边平息了或者干脆臣服华夏了,那么全世界都是咱家的了,那时候就不用为孩子以后担心了。
信忠:父亲,我想再出去历练历练,做个县令之类的,我想知道百姓疾苦,了解政令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