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胶水产业的未来规划
钱尚德看了一眼手中的便利贴、以及眼前工人们正在生产的粘鼠板,思考片刻后说道:“杨先生,不得不说,你这两款产品,未来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对,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出来。”杨文东笑了笑,说道:“3m也是因为这一点,才给予了不少支持,他们可不是做慈善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也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来获得便利贴的经销权了。”
钱尚德点点头,说道:“的确,不过更让我惊讶的是,杨先生不仅仅是做发明厉害,商业上的经营也很厉害,能够利用手中的优势,借助3m的渠道与资金来发展自己,这样的人,其实也一样是万中无一啊。”
“这一点,我就自认了,哈哈哈”杨文东大笑说道。
这的确也是他的能力,一个是来自于他前世互联网时代所接受的强大认知,第二就是前世经商的经验了。
虽然说有了厉害的发明,就掌握了最先的商机,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很多偶然的发明都是来自于个人,而这些个人之中,能够有能力将这些商品转化成自己企业的,比例不高;
大部分都是想方设法推出后,难以销售,最终被其他商人发现商机,最终收购,然后在被人的手中发扬光大,比如可口可乐、红牛饮料、空调、计算器等等。
当然也有成功的,比起汽车界的奔驰、电脑界的苹果等等。
钱尚德想了想,又问:“那3m会提供什么样的生产线。”
“3m的人只是告诉我大概的情况。”杨文东迅速解释道:“因为我也不懂技术,也找不到技术非常懂的人,所以我并没有过多的去调查具体情况。
只有等到我这边招到了合适的人,由他来负责整个项目,从初期的设备验证、立项再到后面的搬迁、香港建厂等问题。”
过于专业的产业,真的是必须依赖专业的人的,如果没有钱,可只要有订单,那还是可能可以从银行贷款出来解决问题的;但要是没有人,那一切都是白搭。
很多大型项目,其核心就是一位项目经理。
钱尚德点点头说道:“好,那3m那条生产线的资料,有吗?”
“有,前段时间,他们寄了过来,只是我们都看不懂。”杨文东笑说到:“车间也看完了,钱教授不妨跟我一起去一趟办公室,资料在那边,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下其他的事情。”
长兴实业的产品简单,也没啥技术含量,就是靠的创意,
“ok。”钱尚德答应说道。
众人跟随来到了办公室门口,不过大部分人都停下来了,也就杨文东、魏泽涛、钱尚德以及他的一女助手进入了办公室内部。
苏依依早就在里面准备着,很快就上好了茶,随后安静的坐在了一旁。
杨文东说道:“钱教授,可以尝尝内地的茶叶。”
“嗯。”钱尚德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叹息说道:“我离开内地十几年了,真的是很难品尝到国内的正宗茶叶了。”
杨文东也知晓不好立刻进入主题,于是顺着对方的话语,问:“美国买不到内地的茶叶?”
“买的到,只不过太多假的。”钱尚德放下茶杯后,笑说道:“假的买太多了,我也就懒的再买了,在前几年我还是委托朋友从大陆寄到美国去。
后来么,他去了湾湾,我也就开始喝湾湾的茶叶了。”
杨文东说道:“我倒是个粗人了,湾湾的茶叶,和内地的茶叶,我是分的不清楚的。”
“哈哈,其实差不多的,一般人喝,也不需要分那么清楚。”钱尚德笑了笑说道:“我喜欢喝内地的茶叶,可能也算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吧。”
杨文东点点头,突然很正式的举起茶杯,对着钱尚德说道:“钱教授,前段时间我得知了您过去做的事情,深感佩服,不管今天的合作能不能成功,我都先敬您一杯。”
一旁的魏泽涛也同样如此,举起茶杯,说道:“我也一样,抗日的英雄,我深感钦佩。”
连同旁边准备记录的苏依依,也立刻坐正了身体,只是她没给自己倒茶,此刻倒也做不了什么了,有点显得尴尬。
“客气了,当初,我也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钱尚德也立刻举起茶杯,叹气说道:“我也只是在安全的大后方工厂做研发与生产武器,比起前线拼命的英雄,牺牲了都没人埋骨,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我这又算的了什么。”
说完,他的眼中也有点湿了,说道:“当初的战场,实在是太惨了。”
“是啊,我也听说过。”魏泽涛也感慨说道:“当初多少国人,是抱着亡国之心,与日寇拼命的,连钱穆大师,都编著《国史大纲,就是担心国家灭亡后,历史会被篡改,他也为了让后人知道,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啊。”
杨文东没有继续说话,但他在后世互联网上查到了资料,比起现在的人,知晓的要多的多;
只是,这世仇,没办法报了,太可惜、可恨了。
钱尚德顿了顿,又说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现在全球和平,也是好事,没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不知道战争的可怕。
希望这个世界,永远也不要再有战争了。”
“希望吧。”杨文东点点头,这也只是幻想罢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他穿越过来之前的21世纪,s3似乎都要来临了。
也不知道能不能搞死隔壁岛国,要是可以的话,希望他这辈子老了之后,能够看到一眼。
杨文东等人也没再继续说话,此刻,钱尚德正在看着3m寄过来的生产线资料。
没人打扰他,大家都在安静的等着。
过了约十几分钟,钱尚德放下手中文件资料,说道:“这条生产线,是五年前的技术,现在有点落后了,不过对于香港来说,还是足够的。
这条线的缺点就是需要不少人工来操作,在人工越来越贵的美国,加上美国工会罢工,这样的生产线就不太行了,但搬到香港来,就无所谓了。”
杨文东问道:“人工成本倒好说,可既然需要人工操作的多,那不就是需要更多的技术员吗?香港这边的工人能应付过来吗?”
人工多一点不是问题,别说香港人工成本低,就是高一点,以便利贴的利润,加上胶水能够自己生产,一点人工成本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可技术人才是个问题,如果需要不少技术工人,凑不出来的话,就容易影响生产与质量了。
钱尚德摇头说道:“这些不是什么大问题,稍微训练一下即可上岗,不过想要精通,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杨先生,你与3m的关系既然不错,那最好请两名美国的工程师待在香港一段时间,至少要三个月到半年。
他们认真教,这边的工人认真学的话,应该就能学会大部分了,后续就需要靠着自己研究了,所以这些工人,至少也要有高中学历,或者相关知识,最好就是类似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