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张安世又接着安排起了几人具体的修行,主要就是让几人除了打坐纳气,更要尽快掌握住【幽冥之炁】的使用。
另外,他现在手上已经有了【黑白无常】两个完整的神职,他决定后面等几人修为够了,就拿着手中幽冥玉玺往几人身上一印,让几人轮流感受到【黑白无常】的状态,这对于他们拓宽幽冥权柄很有帮助。
当然,对他自己提升修为也很有用。
咳咳,双赢嘛!
安排下去后,众人便各自散去,张安世却走到一旁,从背包里拿出之前从公司里带回来的几块石头。
看着这几块石头,张安世不禁心潮涌动。
脑海中的【云篆大模型】并没有从这几块石头上发现一丝【地之炁】,但张安世却早就有想法了。
实际上,关于地之炁,张安世本就没打算只单纯靠着自己的【云篆大模型】来实现。
本来先前他打算进入二十四节通天谷里找一找的,查看过仙人公冶李的记忆后,他猜测自己大概率能在那个地方凝聚出不少的【地之炁】。
但没办法,时间不等人,不能就干等着啊,进不去二十四节通天谷,他就不修【地之炁】了吗?
不可能的!
为了尽快进入【先天一炁】的境界,他现在决定先至少自己凝聚出一缕【地之炁】。
他莫名有种感觉,只要修出一缕纯正的【地之炁】,自己脑海中的【幽冥之炁】一定会得到不小的成长,同时他自身元精炼化的程度也会顺带着飞升!
那么,只靠自己修行,能修出【地之炁】吗?
开玩笑,他张安世难道就只靠金手指吗?他脑海中还是有一些知识的!
前世出于兴趣阅读过的一些经典,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其实古人早就对天地之炁有过深入的研究。
黄帝在《素问·五行论大论》中问于岐伯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这一段其实是在论述天地周旋一周到底有多少天。
黄帝疑惑,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则一岁三百六十天,如果以九九制会,则一岁三百六十五天,与之有三百六十五节相符合。
那么,天地周旋一周到底多少天呢?
岐伯就说了,这個问题有点大,请让我慢慢给你缕缕头绪吧。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七曜之刻度。
六六之节为天度,天为阳,天圆在外,动而不息,太阳普天一周为周天之度,一个太阳回归年是三百六十度。
气数者,所以制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五行气数之用。地方居中,静而不迁,是为阴。
所以一个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年周期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
其实在这一段黄帝与岐伯对于天文的讨论中,就隐含了地之炁的奥妙!
九九制会,便是用来测候十二地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