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道主 > 第133回 收编+招兵

第133回 收编+招兵

话音落下,几个级别和李云勇一样的偏将纷纷弃械投降,抱着头蹲在地上,领头的都投降了,士卒们哪还有不投降的道理?纷纷丢下武器,纷纷抱着头蹲在地上。

刘辩见状,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这种情况下笑出声来,无疑让众人很是疑惑!尽管此战胜了,但是己方也有士卒损伤啊,这不是刘辩的风格啊?

太史慈和典韦等人皆是看向刘辩,面色很是奇怪。

刘辩指着蹲在地上的降军降将道:“说说,谁教给你们这个姿势投降的?”刘辩不知道,这个风格还是刘辩之前在北海呼风唤雨,剿灭山贼土匪之时流传出来的方法。“投降不杀”这句口号也是从刘辩军队中扩散而来。

天下无人不知,战场之上和刘辩大军对战,你打不过了丢了武器蹲在地上,刘辩大军绝对不会再对你下手!

地方士卒无一人说话,刘辩兀自讨了个没趣儿,摇摇头吩咐道:“好了,把他们收编了吧。对了,外面应该还有一万多的人,赶紧收编了。”

武安国李贤二人当即拱手领命,取来绳索将县衙内的五百多士卒捆绑起来,一百人一组,连着捆起来,蹲在墙边,派出两百个士卒手持武器看守。

随后,武安国和李贤二人领着士卒满城的逮捕敌军,一直持续到次日早晨,此次抓捕方才结束。刘辩吩咐放出消息,攀能、李云勇已死,其余头领偏将已经投降。更是在城中贴满告示:弘农王的敌人是刘繇,城中残兵可自行来到军营投军,弘农王保证对之既往不咎,一视同仁。躲藏的将士都是大汉百姓,不是异族,即便不愿意效忠于我刘辩,就请卸去盔甲归家种田去吧!

武安国抓捕了一夜仅仅抓到了五百多人,还有一万几千人,或多或少的组成一个个千八百人的队伍,在丹徒县之中四处逃跑躲藏。刘辩一纸王令发出去之后,短短半日时间,先后就有五千多敌军来到军营投靠。

武安国在几个统领的陪同下,站在军营门口,嘴巴笑的嘴唇都撕到了耳朵边,“哈哈,还是主公足智多谋啊。我带着几千人抓了一夜,伤了几百个人才抓到五百个,主公动了动嘴皮子,一张王令派发出去,短短半天时间,就来了五千多个人,哈哈!!”

“那是,大王年少英主,极重义气。大王一诺千金,这些战败的士卒给谁打仗不是打?跟着主公这样雄才大略的人,谁不愿意?”一个统领满脸神气,雄赳赳气昂昂的说道。

在刘辩麾下当兵,可以说是整个大汉军队中,大部分普通士卒的愿景。因为刘辩用人不拘一格,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真本事,真能力,刘辩就敢与用你!典韦、太史慈、于禁不都是普通百姓出身?

武安国曾经是孔融麾下为将,刘辩不一样的重用吗?

可以说在城中逃窜的这些士卒,愿意自己来到刘辩的军营投靠,说到底,还是刘辩的英名在外。随便想一想,如果刘辩是个反复小人,即便这些士卒愿意投奔刘辩,可是他们的头领,会愿意吗?

很可能投靠刘辩之后,会被顾忌,从而被边缘化,手中兵权被分化之后,就是被暗中谋杀的结局了!这些并不是没有道理,比如刘瑶就是这样的腹黑小人。

武安国在军营负责招收新兵,刘字大旗高高挂起,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更有一些年轻百姓兴奋的跟着刘繇败军后面,一起前来参军。

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刘辩一方的形势堪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百姓愿意将孩子送到刘辩的军营之中参军呢?尽管攀能的两万大军在丹徒县全军覆没,攀能更是惨死在县衙,但是袁术的两万大军,也已经开到丹徒县五十里外,不消两日就可赶到!

加之,秣陵县已经被刘瑶的三万大军牢牢看守住,虎视眈眈,根本抽调不出任何兵力支援刘辩!靠近长江的毗陵县仍有攀能留下的一万守军,这些兵力加起来,刘辩面对的敌军势力,足有六万兵马!不仅兵力不占优势,更不占丝毫地利呀!

丹徒县东边有毗陵县扼守,西边就是秣陵县。秣陵县身为秣陵郡的入关处,刘繇除了派出来的三万兵马,秣陵郡之中仍有两万兵马坐镇,随时可出郡支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封州王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无敌万岁爷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紫鸾记一步一音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水源王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