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火爆起来,可不是在场之人三言两语,便能决定的。
见众人意见一致,沈颂吉只得勉强答应下来,至少在他心里,这样的书稿,肯定是亏不了的。
......
待沈颂吉离开后,岳文雍急忙询问莫行云是怎么说的,人家老沈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哪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莫行云则是苦着脸,表示自己半推半就,就当是此书的半个作者吧。
关于“石头记”的来路,莫行云告诉沈颂吉,自己多年前外出云游,得遇一位饱学之士,在其门下学习数月,最终有幸看到书稿。
之后半年,才将此书稿细细研读完毕,其中内容,大都熟记于胸。
之后老师搬家,多年来恍若隔世,再无相聚之缘。
这次千里赴京,莫行云闲来无事,凭着记忆将书稿复写下来,其中佳句、情节,俱都出自老师之手。
由于时间久远,部分细节已经分辨不清,莫行云只能勉为其难,做了些补充,确保故事能够连贯起来,其中多有谬误,亦是自己之过。
如此一来,也算是半个作者。
最让众人开眼的是,莫行云给此书作者起了个别号,称作“空山野叟”,日后大家议论起来,只说是偶然所得,反正他是不会认这个作者的。
在莫行云心里,既然你们华兴人不愿意担此盛名,那就让“空山野叟”来担吧。
当然啦,莫行云也没想到此书会广为流传开来,甚至让他由此名垂千古。
......
考虑到路途安全,曹洪最终还是让欧阳山等好手登船随行,至于张作海、赵锦辉父子,只能托付给沈颂吉、于嗣昌等人照顾。
若是遇到难事,曹洪就让沈颂吉找梁大元帮忙。
有些上不了台面的烂事,沈家碍于名声,必定束手束脚,但由梁家出面处理,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涉及到种田一事,曹洪在和岳文雍商量过后,最终向梁大元透露部分内情,也算是对其有所交代,省得将来落埋怨。
另外,曹洪,岳文雍等人此次仅带一客一货两艘船上路,将其中一艘货船留下,供张作海、于嗣昌等人随时调用。
......
数日之后,曹洪、岳文雍、温刚等人再次踏上赴京之旅,紧随前方漕船队伍,沿着运河北上而去。
站在船头,莫行云不禁思绪万千。
一路行来,华兴人言之凿凿地说着种地的事,莫行云心里并不相信,哪怕他们把那些种子说的如何如何奇异。
然而,张作海父子居然真的在河下镇住了下来,就像个普通农民一样,认认真真地研究耕作之事,并且乐此不疲。
吃饭是天大的事,将这些高产作物普及开来,就是华兴人对家乡做的最大贡献。
听岳文雍颇为随意地说着这些话,莫行云开始并不理解,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见人家真这么做了,心中又没来由地生出许多敬佩。
再次出发时,莫行云坚定地相信,华兴人所说的造福乡里,并非是一句虚言,而是他们切切实实要干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