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的动作非常快,开始一系列的后续谋划。
等到清晨时,临安的百姓出了门,看到枢密院一片废墟,又相互打听一番,方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卧槽,大宋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竟然被金军袭击了!
百姓们还未回过神,就看到成千上万的御林军出动,从皇宫一直排到枢密院。
然后就见到官家浩浩荡荡的亲临,站在一堆废墟上,双眼通红,声音颤抖,大声痛斥着金军的无耻和残暴。
并表明,这是金国一次有预谋的袭击,要让咱们大宋丧失军事力量,以谋求在两国合议中,占得更多的好处。
作为一国之君,他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
要还击,要不惜一切代价还击,要为了大宋的未来还击!
百姓们目瞪口呆,他们哪见过这阵仗啊。
他们原本只知道,皇帝陛下是深居在皇宫里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一味的和金人求和,哪管过百姓的死活呢?
可眼前的官家,就站在一片废墟上,大声疾呼着金人的恶行。说到动情处,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让周围的百姓深有感触。
赵构的演讲,很快就在临安城中传的沸沸扬扬。
“我大宋的皇帝,何曾受过如此屈辱啊!这……这金人实在是太过分了,若不是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老丈非要上阵杀敌!”
“嗐,就您这身板,别说杀敌了,恐怕连兵器都拿不动!”
“你还有心思嘲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我说啊,决不能和金军议和!金国狼子野心,谁知道下一次会袭击哪里?”
“难道咱们大宋就是待宰的羔羊吗?大不了和他们拼了!”
赵构在演讲完后,又迅速颁布了一系列诏书。
大意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凡私通金国者,杀无赦!
为了清洗朝中的投降派,赵构以殿前军为基干,组建了皇城捕快,别名为锦衣卫,负责在临安查出金国的奸细。
因为枢密院是晚上着火,所以此次行动的代号叫做:长刀之夜!
这些诏令在官员中引发了恐慌,因为赵构为了方便,直接绕开了御史台,以朝廷的名义向金军下令。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向懦弱的官家,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狂暴!
就好似换了一个人!
有怯懦的大臣上书,要求官家停止这种行为,最好能与金国好好议和,两国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甚至还拿宋辽两国的澶渊之盟举例,只花费了很少的钱财,换来了两国的和平,接下来的百十年间,没有起任何争端,边境的百姓安居乐业,犹如汉唐一样强盛。
对于这种说辞,赵构表示很赞。
反手就拔出长剑,劈了那官员,并强调,既然认为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很正确,那麻烦替朕下去问一问,该怎么签订合约。
赵构杀大臣的样子很帅,但是官员和他们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太祖皇帝继位之初,就定下了基本国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祖宗家法啊!
官家难道视若无物?
纵观大宋十位皇帝,不曾随意杀害士大夫,可如今的官家怎么回事?难道他没有教养吗?
难道他不知道,士大夫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吗?
这些官员纠集起来,又联合上书,痛陈利弊,从各個角度高屋建瓴的说明了士大夫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并要求赵构反省自身。
赵构对此很重视,对于这一次劝谏,他完全听进去了。
于是乎,他记下这些官员的名字,勒令杨沂中重点调查这些官员。
紧接着发现有五位官员贪赃枉法,杨沂中当即逮捕了他们,送入了大理寺监牢,并很快给出了处罚结果,秋后问斩。
这下,众多官员终于感觉到,大宋变天了!
对于群臣的反扑,赵构不仅不慌,还有点想笑。
出来混,是靠武力的。
靠笔杆子有个屁用?!
如今八十万禁军都在我手上,皇城的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全都听我指挥,群臣拿什么和我斗?
能翻起什么浪?
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的撕人族谱!
赵构忍不住感慨,原本的赵构是一位刻薄寡恩的君主,性格多疑,忌惮武将,基本上不信任任何人,为了自己的安稳,可以牺牲任何人。
所以一旦国家形势稳定,他就设法将兵权从武将手中收回。
而作为赵构的铁杆心腹,杨沂中无疑是合格的,他对赵构忠心耿耿,不仅执掌着禁军,还加封殿前都虞候,兼领马步军帅。
等于说,这都是皇帝的兵啊。
此时杨沂中率军围住了张俊的府邸,赵构打量着张俊的府邸,这府邸十分气派豪华,甚至能够比拟赵构的皇宫。
随即冷哼一声,大跨步进入内堂,毫不客气的坐在首座。
赵构似笑非笑,直勾勾打量着堂下站着的张俊,把他看的心里发毛。
“拜见官家!”张俊十分恭敬的行礼。
“朕欲要北伐,卿认为如何?”赵构淡淡的说道。
张俊一愣,便道:“官家乃大宋之主,臣不敢揣摩上意。只不过如今金国势大,我大宋不可与之交锋,最好还是慎重考虑。”
赵构摇头叹道:“真没想到,当初力主抗金的张俊,如今变得畏缩不前了!”
张俊,和岳飞同为大宋“四大中兴名将”,本是岳飞的领导,曾经无比欣赏岳飞。自牛头山一战后,张俊逃走,岳飞使奇计大败金兀术。
从此岳飞单飞,军队规模越来越大,战功越来越高,逐渐超过了张俊。
张俊心眼小,开始妒恨岳飞,他觉得岳飞抢了他的功劳。于是在给岳飞治罪时,张俊便同秦桧、万俟卨合作,罗织岳飞的罪名。
张俊大义凛然的说道:“官家,您若是抗金,臣自然听从安排!”
“哦?那朕要是议和呢?”
“臣也听从安排!”
“呵呵,卿家还真是善于揣摩上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