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阅读玉牌信息,鬼冥也大体理清了大夏仙域的情况,地皇星是角星系内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串编号而已,而像这样行星级的生命星在整个角星系多如牛毛,所以没人愿意花费时间给它起名字,地皇星也只是地皇人自己起的名字而已,根本就没人知道那是哪里。
由于青龙属木,所以作为青龙星域第一星系的角星系也被称为角木蛟星系,角寓意是独占鳌头,木寓意是同根同源,蛟寓意是次龙一等,因此角木蛟的意思就是青龙之下我无敌。
其实地皇星的人类更愿意称呼这类似犄角的星系为银河系,不过这也不怪行星生命这么称呼,因为谁能把那么浩瀚的星系看成一根犄角呢?它那蜿蜒崎岖的外表被称为银河也很正常,不过银河系也只是角木蛟星系的一个分叉而已,而像这样的分叉足足还有六个。
如果再算上主星脉的话,那角星系就是由两个主星脉和六个支星脉组成,当然这个支星脉可不是地皇人认知中的星系,在地皇人看来一颗恒星加几个行星就是一个星系了,这多少有点坐井观天了,系这个字从来不是几个个体就能叫的,凡是能被称为系的事物哪个不是数量庞大且盘根错节的?
比如文学系、化学系、生物系等等,试问哪个不是由浩如烟海的科目组成的?所以说几颗恒星就被称为系多少有点上不了台面,那就更别提行星系什么了,都不够丢人的,没看整个地皇星就派去几膄飞行器过去吗?在地皇人看来这已经是不可战胜的存在了,可放在角星系里可能只是个不起眼的战斗小组而已,估计连编队都算不上。
而鬼冥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一颗恒星级的生命星,或许地皇人无法理解恒星怎么住人,对此鬼冥只能说眼界决定了高度,请问是谁规定生命星只能是行星的?恒星级属于是计量单位,而不是说只有发光发热的恒星才是恒星,只要体量达标的星球就可以称为恒星,这就像所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球被称为行星,行星同样有着大小之分,环境也各不相同,既然行星都是千姿百态的,那为何恒星就一定是发光发热的呢?
别说科学不科学的,生命自身科学还没搞明白呢!就更别提更庞大的星体了,千万不要用低级文明的眼界去揣测高级文明,这就是典型的坐井观天,即可笑又无知。
根据玉牌记载,这类恒星级生命星被称为二级生活区,由于恒星体量巨大,环境自然不是一级的行星可比的,也难怪这里没有灵阶以下的生灵了,因为单单重力就能碾死它们,就更别提气压什么的了?
恒星有多大?这个很难界定,最大的恒星直径有几十亿公里,最小的恒星也有几十万公里,不过这类直径小的恒星寿命都走到尽头了,其质量恐怖无比,压根就不可能存在生物。
按照大夏仙域的规定,直径在五十万公里以下的生命星球为一级生存区,五十万到五百万为二级生存区,五百万到五千万为三级生存区,五千万到五亿为四级生存区,五亿到五十亿为五级生存区,五十亿以上的生存区被称为核心区,由此就能看出大夏已经走到了潜力的尽头,不然是无法划分出生存区的。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单重力就是一道生存门槛,一两倍的重力差或许可以克服,但超过三五倍就不是适应的问题了,而且别看每个等级的星球直径只相差了十倍左右,可重力却不止十倍,要知道生命星都属于实体星,因此体积大上一倍,质量就会增加十倍左右,而质量增加十倍,重力自然也就增加了十倍,如果直径差了十倍的话,那重力就会翻千倍。
所以不要觉得只是直径就大十倍而已,要知道千倍差已经是生命的桎梏了,同阶生灵之间的实力差距永远无法迈过千倍的坎,而这也是大夏仙域如此划分生存区的原因,因为不同物种间的生存环境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