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标准?就是看表现,然后表现的好不好完全由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主观判断决定?”田灼问。
就在刘书记讲完刚才那番话的时候,不少同学都露出了松了一口气的表情。他们确实从刘书记的话中听到了机会。刘书记的话也确实有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
田灼承认刘书记的话有些道理。毕竟挂了六科的同学本来是没有机会获得学位证的,现在人家能给机会,已经是“格外开恩”了。所以,最后能不能给过,当然要看那些有权利决定这件事的人的心情了。如果你事事恭顺,把人家给哄高兴了,人家当然不介意最后网开一面,因为那对他们来说本来就是顺手的事。而且,从没有资格突然变到有资格,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也确实难以服众。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固定标准,这件事的不可控性就太大了。刘书记的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很麻烦的。单是保证出勤这一条,就足以排除至少95%的同学了。如果只是保证不在老师点名的时候被抓,半数以上的同学应该都能做到。但这显然不是刘书记说的“保证出勤”。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让学院的领导们和同学们认同的让他们自己破格拿到学位证的理由,而不是简单的出勤率。所以,如果田灼没理解错的话,刘书记说的应该是保证全勤。
这个“全勤”没有某个老师专门来负责监察,其实却是让全体师生在无形中负责了监察。只要没人提出异议,即使没有真的做到全勤,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有人出来捣乱,即使你只有一次缺勤,只要被人拿捏住了把柄,恐怕到时候你也占不到理。
还有平均成绩这条。听起来很不错,只要高过本专业的平均成绩就行了。但实际上,他们最后要高过的那个平均成绩,跟现在的平均成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问题。现在在各个专业里平均成绩较差的,基本就是在座的这些学生了。他们恰恰又是需要将自己的成绩提高到平均成绩之上的。每一个学生成绩的变动,都会影响到他所在专业的平均成绩。成绩差的学生们整体成绩提升,该专业的平均成绩肯定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因此,最终的标准实际上会被他们自己抬高。
另外,每个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具有不可控性和延迟性。不同的学生之间很难互相帮助和协调。除了考100分的和考0分的,在没有对答案之前,谁也不好说自己一定能得多少分。在进入考场见到试卷之前,就更没人能确定自己一定能得多少分了。所以,这不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任务。最前面成绩好的同学,为了自己的奖学金,不可能为了配合其他同学而在考试的时候故意答错题。本来就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的同学,为了自己不挂科,也必然会在考试的时候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现在后面的这些同学还要担心自己的这些“同类们”抢占自己的“出线”名额,肯定会在以后的考试当中使出“浑身解数”。
形势越严峻,竞争就会越激烈。竞争越激烈,形势也会越严峻。
最后,还要看态度。说白了,还是看“表现”。这仍然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换句话说,就算你做到了前面两条,院里的领导仍然可以用“你的表现还不够好”这样的理由不给你学位证。为什么?因为按照规定你本来就没有学位证,规定里也没说明怎样才能破格获得学位证。人家不给你学位证,那是按章程办事。人家给了你学位证,你还得感激涕零!
想到感激涕零,田灼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班主任。那位老师才真是田灼见过的所有老师当中最奇葩的一位。按理说,像“感激涕零”这种话,不应该是从对方口中说出来的吗?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位老师感激涕零,不应该是由学生说出这样的话吗?而田灼的那位班主任,一边训着田灼,一边居然还直言田灼应该对她感激涕零!没错,“感激涕零”这四个字就是那位老师的原话。田灼当时都惊了个呆啊!他那位班主任老师的言行已经超出了他对礼貌和教养的认知了。而且,一位整天把“买得起别野(你没有看错,这位老师管‘别墅’叫‘别野’,还成天很大声地说,让人尴尬癌都犯了)”和“买得起车”挂在嘴边的高中班主任老师(这样人居然也能混进人民教师的队伍),居然突然用起了“感激涕零”这样的成语!这还真是“一言难尽”。
所以,这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问题,到底怎么样才算“表现好”呢?
所以,田灼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