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爬了许久,终于看到接近山顶处有了一座庙宇。
张婶指了指庙宇,说道,“就是那里了。”
众人抬头一看,赫赫写着“平阳观”三个大字。不过字体本该是用通红火漆的字,颜色已经变得红黑,字漆也掉落不少。看来此观年代久远,也不曾好好维护。
不过这么高的山,路势险峻多险,这一砖一瓦能搬运到如此之地。可见当年修建这观,付出了不少辛酸。
张婶母女走在最前面,推开已破旧关不上的木门,喊道,“清静道长?清静道长!”
一位四十多岁骨瘦如柴的道士小跑了过来,一路还在喊着,“张婶呀,你这几天跑哪去了?大家都担心死了。”
正说话间,看到后面李旭几人,一下就提高了警惕。“张婶,这几位是?”
张婶回道,“这不从山上看到益州军从天门关路过吗?想着他们一定会到天门镇落脚,便和女儿前去见了见。”
“益州军?”
张婶道,“嗯,还是李王爷的小儿子带队……清静道长,你看!”
清静道长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几人,李旭也望着眼前这位道士。骨瘦如风,虽然道袍破旧,但也洗得干净。此人也的的确确是这山上身居多年的道士,不是近期临时冒充的。
李旭率先上前,“清静道长你好,李某益州王府李旭,今日冒昧叨扰阳平观还望见谅。”
清静道长也是练气之人,能明显感受到这三人不是泛泛之辈。最后面那位青年壮汉带着两杆长枪,看来是下人。这自称李府小王爷的人实力可能在自己之上。真正恐怖的,是旁边这位前辈,別看他漫不经心东看看西瞅瞅的样子,这自然之外,蕴藏着更可怕的实力。
不过清静道长还是把几人邀进观内,“几位请,鄙观简陋,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也只有一口山泉为几位解解渴。”
李旭道,“道长客气了,道长请。”
几人又陆续走了进去,原来这里就一个院子,里面除了正面的一道围墙加入口大门,也就仅剩三面小房屋。
当面是主观,里面存放着三座残破不堪的坐像。门匾上字迹已有些看不清,但也能认出是“三清殿”。李旭十分震惊,原来在这个时代道教也有三清一说了?道教起源这么早?不过转头一想,这个时代的历史和自己认知的历史还是有些偏差,也就能理解了。
“三清殿”的右侧、进大门左侧,是三间厢房,不过此时三间厢房都被打通,加固了几处承重柱。以柱子为中心,用树枝木板简单做了隔层,里面总共住了十来人。
“三清殿”左侧、进大门的右侧,则是清静道长的住房。他隔壁是庖房,所有人的吃喝在这里解决。另一边隔壁房间放的是耕作的农具等。从正门顺着围墙绕到道观侧面、后面,都有一小片不规则的耕地,这是专门开垦出来,用作道观自给自足所用。
不过见此情景,很难想象之前有数百人都挤在这破小的道观里。可能周围也有地势缓和处,安排有住人吧。
进屋后,十多人盯着他们看。这群人,不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就是几岁的孩童。他们只是站在原地不动,只是盯着李旭他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