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在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朱鸿玲根本没反应过来,因为这几天在船上他们吃的都是一些干粮和鱼鲜,她不明白洛箫霞是怎么得出她们不喜甜食的结论的。
顺便插一嘴,原本皇室游轮是不可能没有美味佳肴的,但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原本是打算在不列颠采买的,这不是提前起航了嘛……
书归正传,洛箫霞可没去管朱鸿玲,她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道:“其实说来也巧,咱们其实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在口味上喜咸嗜辣……”
听到这儿朱鸿玲才算是反应过来了,别的不说,这些天“远南号”上肯定是半个子的辣椒都没有,不过朱鸿玲并不打算再去问初见那天她就问过两次的问题,毕竟就算是问了大抵也是得不到答案的。
不过说起来洛箫影好哪一口她不知道,但前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川渝人,她无法否认洛箫霞的说法。
朱鸿玲的思绪顺着这个方向延续下去,没有什么意外地就联想到了一种煮一锅红油,然后什么都可以涮的吃法,便不自觉地咽了一口唾沫……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鸿玲打住了这个话题,“其实国内的形式大体上就是一团乱麻,根据这些年我在不列颠打听到的零零碎碎的事情,再加上刚刚和封总督的谈话,我也还算是勉强拼凑出了眼下的局势……”
……
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的话,始于公元1833年的明帝国重立宪运动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而这里呢要首先澄清一个误会,那就是这次重立宪运动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第二次立宪运动,它甚至并不是一次立宪运动。
事实上早在当年国姓公突袭登陆顺天府取得成功,并逼迫清帝国第一次签订停战协议之后,明帝国就趁着这个空隙完成了立宪,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立宪帝国,并且拥有成文的帝国宪法。
说实话,这是一部充分考虑了到了明帝国国情的宪法,充分到将“帝国宪法因根据帝国国情进行适当调整”写进了宪法本身。
从哪之后,明帝国就一直是一个立宪帝国,但问题出就出在当时离工业革命还尚有一个世纪,资产阶级实力相当薄弱,而无产阶级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乎在那位大智若愚的国姓爷去世之后没多久,“皇权高于一切”就被写入了帝国宪法,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的确符合当时明帝国的国情。
但这不意味这那次轰轰烈烈的立宪运动没有意义,从形式上,不论是内阁还是大朝会,与会的臣僚都得到了坐下,且和皇帝坐在同一高度的权利,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跪拜等有伤人格尊严的礼仪。
而在本质上,这次立宪运动完成了一次思想启蒙,大规模扫盲,新式学堂开始兴起,科学和民主的思想相继被提了出来。
当然,这一股逆潮很快便被淹没在了历史的大潮之中,事到如今,也就只剩下了一点点微不可查的涟漪……
说回重立宪运动,它本质上是一次改宪运动,其根本是在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背景下,资产阶级快速崛起,并渴望自己有一定的政治话语权。
原本其实一切都相当顺利,以皇帝朱伯溱为首的帝国宪政党代表了大部分资本家的利益,而以太后柯明瑶为首的保皇救国党则代表旧官僚贵族的利益。
二者基本已经达成妥协,乃是保皇救国会让出一部分利益与权力,帝国宪政党则承认前者的一部分特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帝国将华丽地转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立宪帝国。
但这不是出了点意外嘛……
坊间传闻,有一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蛊惑了皇后,而后者也给皇帝吹了一阵时间的枕旁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朱伯溱居然重提起了郑家先祖留下残碑上所铭刻的三民主义,乃是“民主”、“民生”与“民权”。
同一时间,民间也开始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出现了小规模但有组织的罢工罢市和罢学。
对此,保皇救国党的反应是相当迅速且果断的,其势力下的五军都护府除了郑氏水师之外集体“请愿”。
也不知道朱伯溱有没有预料到这么一搞会搞出一次逼宫,反正之后他是选择了妥协,高举三民主义大旗的封伯均被流放,皇后宁金云也被“打入冷宫”。
……
“嗯……确实蛮有趣的,不过没有出什么太大的乱子总是好的。”
趁着朱鸿玲的叙述暂时告一段落,洛箫霞姿态随意地做出了点评,不过前者似乎对此有些许不满。
“说实话,我并不希望小霞以如此轻浮的态度来谈论这件事。”
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的确有些不妥,洛箫霞也是严肃了起来,“老实说,就这么几年那件事产生的涟漪还没有浮现出来,就咱看来,这只是某一件大事的提前试探,至于说有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恐怕只能去问一切都幕后指使者了。
所以嘛,咱只能做出‘有趣’这种评价了,并没有什么恶意或者说轻视。”
不知道是洛箫霞的“服软”起了效果还是别的什么,反正朱鸿玲没有继续在这里纠结下去。
“在重立宪运动中,枢相沈枫熙的态度有些暖昧,他似乎并不支持父皇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更是对他暗中支持罢工罢市这种破坏社会秩序的事情表达了反对。
然而他同时也对太后的保守和对贵族的袒护严重不满,以至于差不多到了撕破脸的地步。”
听到这里,洛箫霞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是个缓进派啊,那如果不是你爹另有想法,岂不是恰好顺了他的意思?”
“是啊,沈相本就是重立宪运动的‘旗手’,不过这么一闹就让他的立场很尴尬,但最终结果却又恰好证明了他的正确。”
谈论了这么久,话题时候终于拐会了正轨。
“不管怎么说,沈相都和父皇走得更近一些,主要是他和旧贵族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缝合了。”
或许是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些口渴,朱鸿玲停下来抿了一口茶,而洛箫霞则顺着话题继续了下去。
“所以太后就命锦衣卫指挥使,那儿个叫丁宾的老太监下命令让小影子将沈枫熙的幼女劫到神枢港?”
见洛箫霞说出了这一点,朱鸿玲微眯起了眼睛,“这个做法极其讲究,要是箫影坐视不管,那便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他们和沈相已经是对立关系了,私底下的流言蜚语从来都不少,不多这一条。
而只要箫影有所动作,那便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毕竟箫影是父皇的人这不是什么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