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朱鸿玲有些过于激动了,虽然尚不知晓她为何会如此激动,但朱芩岚还是打算据理力争,毕竟要是被这一通徒有气势而逻辑不足的言语给镇住了多少还是会有些难堪。
“玲儿,你这话还是有失偏妥的,崇祯皇帝并非没有作为,也并非没有拿宗室开刀,只是那些人表面上撒泼打滚,暗地里却集结兵力,为了不让大明内乱,崇祯皇帝也算是投鼠忌器了。
再说了,你刚刚说的那么多旱蝗到底是天灾,虽说人祸在其中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官吏欺压百姓,权贵仗势欺人那是历朝历代,不论何时都有的事情,只不过在叠加天灾之后更为明显罢了。”
看起来朱芩岚对朱鸿玲所说的事情有些不以为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每个人的境遇都有所不同。
同时,朱鸿玲也在反思自己怎么说了这么久都没说到点子上,虽说是有些意难平,但都是些往事,也没必要因为这些专门去和朱芩岚抬杠,现在说服她才是正经事。
也就是在朱鸿玲思考的那段时间,洛箫霞补充了一句。
“事实上贪官污吏,毫无底线的权贵还真就像是一个国家的误差一般,可以减小却始终无法避免。
但芩岚刚刚所说的天灾将人祸凸显出来还是有些不妥,因为大多数时候事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天灾出现了,那些没底线是东西才会想着施加人祸。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明明朝廷发了那么多赈灾粮,又拨了那么多款,可饿殍却越来越多,亲王又越来越肥了呢?
它们可不希望灾年过去得太快,它们更不在乎别人的死活,这一现象会一直持续到起义军攻破皇城为止。”
“这话也不能一概而论吧……”
看起来朱芩岚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又或者她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深处,发源于传统儒学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宣德年间不也有大旱与蝗灾吗,但是政通人和,终究还是可以安抚下来的。”
被朱芩岚这么一提醒,朱鸿玲突然想到了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政通人和,姐姐想说的是于谦于太保吧,可那是他一人的努力,大可不必吧那算到当时朝廷的身上。
说起来于谦和岳飞这两个人有好些相似之处,他们都将百姓当做最重要的人,都在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做出来一番力挽狂澜的功业……”
说到一半朱鸿玲先是噤了声,然后又向朱芩岚的位置靠近了几分。
“而同样的,他们都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什么都没做,就那么静静地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好就好在他们当真做出了一番丰功伟绩,那些刽子手根本不敢串改史书。
可他们终究还是死了,终究留下了太多的意难平,姐姐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自己妹妹这形同逼问的态度,朱芩岚倒也没有显露出慌乱,她很镇定地回答道:“因为时势……”
而朱鸿玲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毫不犹豫地打断了她,“没错,就是因为时势,而更具体地说,那是因为他们所在乎的是大义而不是一家一姓的私利;他们所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家一姓的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