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愚的话,显然不是一般的沉重,可以说自从9.13璧山空战以后,整个驱逐机3,4,5大队的所有人,都面临着这种无力的焦灼和愤怒。
从9.13那天晚上开始,郑少愚他们这群返回到遂宁机场的驱逐机飞行员们,就在不断反复的讨论着东洋这种新式战斗机。
速度,盘飞半径,灵活机动性,爬升率,这些都要完全超过伊型机。
随着讨论的持续和深入,很多的时候飞行员之间能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拍桌子大骂。
而之所以这么尖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更是他们着急和焦躁,想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来对抗日军的这种战斗机。
随着争论的深入,到最后总算是基本统一了意见,在同一平层和零式遭遇对战,毫无胜算!
唯一的就是采取俯冲打击和快速逃逸这个攻击方式,可以打一次或者一次以上的快冲。
这個方案,是并没有参加璧山空战的柳哲生提出来的。
经过了三年多的抗战,到现在中国驱逐机最初的那一批优秀飞行员们,大部分不是战死,就是负伤离开天空。
而柳哲生是目前还在驱逐机队伍飞行的飞行员里面,击落日机最多,达到了5架,也是目前在空中飞行战斗的唯一一个王牌飞行员。
他一开始驾驶的是霍克-2双翼战斗机,在8.13空战第一天,就实现了一架击落,顺利的拿下一血。
之后他用双翼机开始搞俯冲打发,到了更换伊-16以后,对这种俯冲打发更是一再宣传。
包括在汉中西关机场这些天,他都在不断的给21中队的驱逐机飞行员们灌输那种俯冲打击。
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叶浩然他们在咸阳空战中,采取的最经典的俯冲突袭,只是一次骑兵俯冲劈砍,就打掉了日寇一半的战斗机,完全瓦解了日军的队形和心理意志。
他驾驶的“檀香山华侨”号2109号伊-153,也是现在日军航空兵的眼中钉,最想击落的驱逐机。
不过现在在海航肯定还是如此,至于陆航那群日军航空兵,这时候最想击落的则是叶浩然的战机。
但是柳哲生提出来的这个俯冲攻击,本身就有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点,就是说双方机群在遭遇的时候,中国驱逐机群得处于高空优势,或者说具有更快的爬升率。
然而凭什么日军要给你高度优势,况且就璧山空战来看,日机的爬升速度要远大于伊-16,更别提什么伊-15。
只是第一点,就表明了不具备实战的可操作性。
第二点就是伊-15的俯冲能力很差,而伊-16的俯冲能力要比15型强很多,可战机俯冲的时候太颠簸,尤其是速度大于360以后,有时候得用两只手抱着操作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还打个屁?
咸阳空战日寇战斗机的800米高度平推速度只有260-280,下面就是坚硬的机场,所以在遭到打击以后,只敢进行水平面的盘飞脱离逃逸。
所以上面的叶浩然他们在整个打击过程中,机速都有效的控制在340以内,之后就是快速拉升。
这里面唯一一个不遵守战前叶浩然发布的数据命令的就是温俭,为了多打几个短点射,硬是俯冲到0.88高度,战机积累到了120米/秒,432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才拼命的拉升,差一点(大约距地百米高度)就撞击到机场场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