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阳一战不仅大力挫伤了黄巾军的嚣张气焰,而且还再次振奋了大军的气势。
卢植也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又接连攻下数座城池,将张角逼入绝境。
而刘备每逢战事,皆率部冲锋在前。
虽然危险,但风险越高,回报也就越高,现在的刘备在军中已颇具威名。
至于在朝廷里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卢植的尽心帮衬下,刘备这个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也进入了世人眼里。
这一切的变化宁澈自然心知肚明,显然历史已经与他脑中的记忆大相径庭。
事已至此,宁澈也不确定这样的变化对刘备究竟是好是坏。
现在的刘备虽然声名远扬,但宁澈能看出来刘备是绝对还没有称王称霸的打算。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刘备现在应该还只是一个安喜县的县尉。
而之后刘备便会怒鞭督邮,弃官而逃,开启了为期二十年的颠沛流离。
虽然如此,但那二十年却是刘备未来能够成功的关键。
那二十年让刘备完成了从青年到中年的蜕变,同时也抹去了刘备身上的暴戾,平静了他的内心。
那时的刘备面对强敌不会畏惧,面对弱小也不会蔑视,面对生死也能从容。
显然,那时的刘备才真正具备了一个帝王的潜质。
若是让诸葛亮碰上刚起家时的昭烈帝,他不烧了诸葛亮的茅庐就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现在刘备的起点已经高了许多,武有关张,文有宁澈,再加上有卢植这个靠山,刘备也可谓是前途无量。
可这依旧还是不免让宁澈忧心忡忡,毕竟“少年得志”与“中年得志”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实际却完全是两种概念。
刘备在少了那二十年的磨砺下,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是像曹操那样残暴多疑,杀的天下人胆寒?
还是像江东孙氏那样称霸一方,谋图天下?
亦或是像袁术、袁绍与吕布之流,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
对于这些宁澈不知道,也没人能知道。
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而其原定的轨迹虽已改变,但那又如何呢?
重活一世,宁澈虽然怕死,但更怕这一世依旧碌碌无为,在砧板上慢慢或突然死去。
循规蹈矩终究是不可行的,这点宁澈自然深知。
“船到桥头自然直,来都来了,总得留下些什么东西吧......”
宁澈仰望夜空,注视着那一颗颗忽明忽暗的星星,喃喃自语。
……
另一边,广平城内,张角正与众将议事。
“大哥,那群官兵也太嚣张了,压根就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不如就让我带大军杀过去,好出了这口恶气!”
说话的人是张宝,其为人鲁莽程度与张飞比之还要胜上三分。
此言一出,竟还引的不少人纷纷附和。
而主位上的张角面色煞白,一边咳嗽,一边伸手示意张宝等人坐下。
对于张角的命令,这些黄巾将领自然还是不敢违抗的。
此时黄巾的重要将领已经齐聚,粗略估算下,约莫十多人。
其中大部分人在张角兵败死后,都还仍然活跃,甚至发展成另一个黄巾军,也就是后来的黑山军等。
不过其依旧只是乌合之众,黄巾军有的问题,那些后来的队伍依然存在,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