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也同样投来了目光,对于他们这等开国将领而言,国家便也如同自己的孩子般,是他们奋斗大半生,沙场征战,几回生死相交才有的结果,对于之后发展,心中十分好奇。
毕竟,如果国家发展好的话,他们多少也有一份功劳,后辈子孙也将流传他们的功绩。
风烨知道,华夏人杰们肯定都会询问,他们之后的历史。
因为时代靠后的优势,之前他便有好几次听到,曹操刘宏找朱元璋询问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乃至于后面几个朝代的情况。
风烨倒也乐得如此,不用让他再重复一直讲。
然更多的情况下,这些华夏人杰先祖们,还是更加喜欢听风烨这后世晚辈,讲自己朝代后面所发生的事情。
毕竟,风烨所讲的就如同在说故事一般,更加生动,让人身临其境。
不时华夏人杰,也会询问一下现代的情况,听得那也是一阵惊呼连连。
风烨能够清楚捕捉到他们,那时候眼中对于现代的向往。
曹操他们心中有疑惑,还能问后面朝代,然此时此刻,被风烨征召复苏而来的华夏人杰先祖们,生活的年代最久的就只有朱元璋了。
徐达和沐英也只从自己陛下那里,听来他们死后所发生的种种,还有那时朱元璋从风烨这里听来,有关朱允炆一朝些许事情。
“朱允炆之后的皇帝,为永乐大帝!他编修《永乐大典》,派派郑和下西洋,营建紫禁城,占领安南,五征漠北。”风烨见几人赶路闲来无事,也便为他们简单介绍永乐大帝的事迹。
而且之后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口,让洪武先祖有个心理准。
想当初洪武先祖才听自己讲到一半,便表示不想听。毕竟都是自己的后代,那样的心理落差,想想倒也能理解。
反而徐达沐英,虽和大明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不是自己的后人,完全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对待。
“《永乐大典》是何物?”
“还有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又是怎么回事?”
徐达和沐英心中有着太多的疑惑。
“《永乐大典》是华夏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华夏国力的强盛,明朝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对于他们的疑惑,风烨也是一一讲解着,随后便是有关永乐大帝更为详细的故事。
徐达听的眼中异彩连连:“好,才像是陛下的后代,朱允炆那小子远远比不了,就单单迁都北平,让国都成为抵御异族的一道防线。
这永乐大帝有种有魄力,咱喜欢!咱倒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见他!”
风烨微微一笑并未接茬:“纵观华夏历朝历代中,我们这时代的话语来形容,虽然大明奇葩皇帝众多,但却也没有一个软骨头。
国势之尊,超迈前古。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
即使内忧外患,敌人兵临城下之时,大明也能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徐达和沐英虽被他前面的话语搞得有些蒙圈,但后面所发生的种种却越听越自豪和兴奋。
“哈哈哈,这才是咱大明,何等快哉!”
“快和咱说说,大明这一潮所发生的事情!”
两人迫不及待的催促,特别是在听完永乐大帝的事迹,和风烨对于大明的简单概括,心中便是愈加的期待。
哪怕明所以的玩家亦是被他口中的故事给深深吸引着。
就这班前往天龙村的道路上,是风烨讲着明朝故事的声音徐徐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