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家的经有两本。
一个是回城一年多的老三,年龄一大把,工作找不下,媳妇说不成,愁的让人直掉头发。
另一个就是这个闺女。高中上到一半也没毕业,托人在一家大集体里找了个工作,眼看一天大过一天,找对象那叫一个难。
论起长相,还不如不论,连他自己这个当爹的,也觉得闺女相貌上有点过不去。再说起性子,继承了阎家节俭的传统不说,还死倔死倔的。这些不利因素放到一起,让人想夸她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夸起。
好不容易相亲相上了一个,男方家里还一堆事,处处想着拿捏自家这边,提起来就让人心里不痛快。
前些天两家说接亲的事,解娣那个婆婆口气倒是蛮大,说家里有什么样的亲戚,什么样的关系,婚礼准备怎么怎么办,可到了真章上,就是不做人事。
彩礼不准备给,陪嫁要的多,就连接亲来的自行车,都没说给准备一辆新的。
当时他就怼了一句,说接亲的车子自家会准备,用不上他们。
要不是闺女年龄大了,她自己也情愿,阎老师是真不想结这门亲。若不是那天多喝了两杯,不想让亲家门缝里看人,话赶话说道那里了,阎老师没准备借老贾家的车,何况还是那么好的车。
他知道自己的面子并不好使,没办法,让大儿媳妇于莉出面,找傻柱和于海棠两口子说情,才得了贾家的准话,让他不至于在亲家面前丢脸。
小当连人带车是八点到的,直接来了阎家,没去新郎那边,虽然给老阎家撑面子,可也没必要太委屈自己。
结婚的份子钱一个子少不了不说,今天来回路上的油钱,还不知道要花出去多少,她根本没指望老阎家能认这个钱,顶多就是嘴上多几句谢谢罢了。
在阎家呆的实在无聊,她便去了自家的老房子,如今这房子里住了个姑娘,今年二十四,姓孟,叫孟邝美。
要说起来,这个孟姑娘和自己有点拐弯的亲戚关系。她是自己小姨秦京茹的继女,就是秦京茹嫁的老孟的闺女。
她亲娘早前跟人跑了,等长大以后,跟老孟越来越不像,街坊四邻的非议自然就多了起来,渐渐传到她耳朵里。小的时候还能忍,等到大一点了,难免为这事黯然神伤。
后来秦京茹嫁过来了,最初两年还好,等到给老孟添了个儿子,对孟姑娘就不待见起来,话里话外满是嫌弃。
这也就罢了,姑娘还能忍,可秦京茹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包括带孩子在内的所有家务,都成了这姑娘的事情,还听不到一句好话,简直把她当奴才的对待,这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
孟姑娘十八岁高中毕业的时候,跟自己老爹摊牌,想找份工作再搬出去住。老孟对家里的情况怎么可能不清楚,但老夫少妻的坏处就在这里,他舍不得埋怨秦京茹,就只能委屈自家闺女。求着贾公子帮忙找了个工作,又借了贾家的这间老房子,算是给了闺女一个临时的安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