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香江长安集团总部大楼,就建在中环士丹利街上,原是八五年从怡和洋行手中购置的老式物业,推倒后经过两年多的建造,一座总层高为三十二层的现代建筑就成为了公司总部。
最初三家集团都在这里办公,九零年开始三家分立。
长安置地总部搬到了九龙尖沙咀,长安置业则把总部搬到了东区,这里只保留了长安投资集团和经济研究中心两家单位,再就是超脱于几家集团之外的管理中心,作为贾老师办公基地。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香江长安集团的高层,相继进行了调整。
长安金融投资集团现任老总是许文彪,副总是原来的老板助理关彤,财务总监为马志强。
长安置地集团的老总由子承父业的叶荣添接任,副总为程家雄、包文龙。
三驾马车之一的长安置业集团,现任老总名叫丁有健,副总为凌峰、林木森。
这几个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丁有健也只有三十九岁,正在迈向不惑之年的门槛上。
从八十年代中期陆续加入公司开始,他们经过多年的基层历练,走向新的岗位后,全面带动了公司的转型和发展。
这些人正是年富力强、敢打敢拼的时候,没有老一辈的圆滑世故,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极高,同时具备极强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贾老师事业上的很好助力。
而那些退位让贤的老人,在愿意留下的情况下,大都进入香江长安经济研究所担任顾问,为集团发展出谋划策、参赞机要。
如今的长安集团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旗下公司鲜有亏损的案例。
一方面取决于贾老师的高瞻远瞩,同时也与新老两代管理层在完成顺利交替后,执行力的进一步提高密不可分。
相比于初创时期公司股权由贾氏家族一家独揽,此时的长安集团,股权结构也有了一些变化。
除了合理的规避一些麻烦、避免一些损失,还有激励的成分在内。
在确保不会为他人做嫁衣的前提下,两年前开始调整高层时,贾老师适时提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有贡献于公司的高管和其他人员,给予期权奖励。
这种机制经过两年的运行,已经让二十几位高级打工者身家超过千万。
在贾老师看来,商场不能完全等同于是战场,人心向背的核心是利益,仅仅靠所谓的大义是无法保证自己后院安定的。
那些画大饼的行为,在创业之初或许有效,当公司上了规模之后,能被条条框框束缚住的,怕也只有拖家带口的老实人了。
只有把该分出去的利益落到实处,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自己卖命,这是贾老师这些年经商的一个信条。
如今的贾老师来香江已经不再去各学校讲学了,精力大都在生意上,偶尔兴之所至,也会对门下弟子教导一番围棋,或者和女友以及孩子们欢愉一番。
现在的贾老师,基本上不在公司具体操作的事情上指手画脚。
由于他的参与,这方世界的经商环境、最起码在香江和狮城这些地方,肯定会有所改变,他能做的只有对大势的判断,而对细节的把握,很难说就比手下的精英们能做到更出色。
不仅是因为专业与否的问题,也和他骨子里纨绔少爷的懒惰习性无关,最主要的是他已经过了事必躬亲的阶段,没必要事事都冲到前面。
几家集团的汇报繁杂而冗长,即使已经做了压缩,旗下三十余家子公司的事情堆积在一起,大大小小上百个议题,也不是一天所能解决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