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婆媳俩一个不挑理,一个有心投靠、哪怕是装也要摆出孝顺的姿态,王何两家的婚事就顺遂了很多。
家里主事的人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忙碌。
贾先生父子回燕京后,小当把张老太也带回来了。
贾张氏现在就是个富贵闲人,在哪儿过日子都一样,待遇就不是寻常老太太可比的。
老王家大儿子的婚事,她不会上赶着去凑热闹,该给的礼走到了就行。
不用出面、空闲时间就多,回城后便一直忙着和老亲戚、老街坊走动。
苏家老姐姐那里她也去了。
自己孙子把人家孩子祸害了,一直没名没分的,要说人家没点意见根本不可能。
可她一个做不了主的老太太,能管得住谁。
张老太见了堂姐的时候,心虚中又透着点理直气壮。
苏萌那个丫头不仅跟孙子两个人生下了女儿苏园园,现在好像又怀了一个,将来也要跟她苏家姓,不也过得挺好吗。
钱财上也没亏着那闺女,苏萌和她舅舅合开的那些连锁酒店、茶楼,还不都是孙子给投的钱。
别以为自己不知道,就连酒店、茶楼的那些地皮,都是孙子买下来送给小苏萌的。
老苏家除了那个名分、好像一点也不吃亏。
苏家的老太太对这个堂妹如何不论,苏萌的父母对她一点都不待见。
两人如今都退休在家,面子上的事情也没过去那么在意,很多事也已经想开了,可真见到老贾家人,还是有些懊恼。
因为当初街坊四邻的那些闲言碎语,他们现在早就从前门外搬到了西城这边。
三进的院落以前想都不敢想,可现在住习惯了,心里也没有开始的那些别扭。
由俭入奢易,古人诚不欺我。
闺女虽然偶尔也回燕京来小住,可并不跟他们一起,只是把小孙女园园往这边一扔,就自顾自跑了。
两人心里明白,还是面子上下不来,怕他们唠叨她。
可终究是做父母的,只有心疼的份,又哪能真就抱怨这么长的时间呢。
话说回来,若不是小贾那个人结过婚,做长辈的,哪里舍得下这样的好女婿。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古话说的一点不假。
秦淮茹这些年见得少,可每次见了,人家那态度,好的是不能再好了。
各种赔不是、道罪过,低声下气、小心谨慎的像是生怕哪里让他们夫妻俩不满意。
虽然明知道人家就是做个样子,可这里面透着对方的真心。
从女儿那里,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女大不中留,早就过了父母做主的时候了,且随她去吧。
可就是这样,仍旧对贾家的老太太不那么待见。
见到人来了,略招呼一下,两夫妻总能找出点外面要办的事情来,把两个张老太太丢给保姆,自己跑出去放松上半天。
贾张氏也不是个没眼色的人,明白人家不爱搭理自己,去那边的时候就少了,多数日子就守在白米斜街自己的院子里。
偶尔也会去一下后海那边,和刘易守、陈招娣老两口聊聊天。
南锣鼓巷四合院那边她是不会去的。
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这话她听孙子给孩子们教课的时候说过,可那都是年轻人该干的事情,自己这种老帮菜,不会去招人骂、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