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年过三十不学艺,可在如今这种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被动接受信息灌输,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很多人不再为一门技艺而倾注毕生精力,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越来越看不懂的生活。
对一些传统技术,别说是学习实践,可能连见都没有见过。
比如被束之高阁或只能存在于博物馆中的纺车,除了偏僻地区的一些老人,谁还会使用这种老掉牙的东西。
和织布一样的传统制作技艺,像笔墨纸砚的制作、像几十年前寻常人家仍然流行的制酱、酿醋这些可以被当做家传的手艺,现在问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可贾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这些东西相当上心。
更让小辈们不解的是,他不仅自己学习并亲身体会很多濒临失传的技艺,还让家里的孩子们,对一些传统知识与技能,要做到了解并学会简单运用。
对于父亲、祖父、曾祖这种无厘头的要求,贾氏的儿孙们大多是有怨言的,可迫于老家伙的威势敢怒而不敢言。
年长一些的对他的做法尽管也未必都赞成,可基于让孩子们见识一下过去的生活,吃点小苦头也不错的想法,还是执行了这项要求。
贾济民和初十对父亲的做法则一直比较认同。
他们小时候见过生活中的苦难,即便那些苦难与自家无关,但活生生存在于身边的人和事,对当时各自幼小的心灵,仍然留下过强烈的冲击。
这也让他们能理解父亲的某些想法,没有挨过饿的人能不能成大事不好说,但大概率是吃不了苦的。
父亲想让孩子们吃些苦头,未尝不是对儿孙们好。
现在的贾先生很少在新闻媒体上公开露面。
这和近年来他个人生活被很多人关注有莫大关系。
老百姓已经对谁谁谁是首富、哪个哪个又犯事了不再那么八卦。
生活中所能够关心的,也只剩下大厂的高管和女下属、濒临破产的房企白养着歌舞团这些花边。
但是对贾先生这样一位儒商型富豪的传奇经历,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发达到即将一统江湖的新时期,他所掌控的产业,他的继承者,还有他身边的女人们,都在引起很高的话题度。
然而受限于贾氏在新闻行业的优势地位,传到普通人耳中的信息并不多,甚至连小道消息都少之又少。
可即便如此,一些似是而非的猜测也大行其道。
贾九段和一百位东倭、南韩女棋手不得不说的故事……
贾教授传道授业解惑那些年女弟子们的今夕……
谁带走了香江影坛鼎盛时代的女星……
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
对这些东西,贾先生和王夫人也都有所了解,两人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默契的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但哪怕在子女面前表现得再怎么坦然从容,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贾先生终归还是有些心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