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湮灭能反应炉是米琳达花了四十年时间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由于电子对湮灭的能量效率近乎100%,且几乎不放出热量,所以反应炉本身并不大。有四个堆芯,每个堆芯插着132根阳电子燃料棒,每小时可产生总质量为0.1克的正负电子对,在掺铕硅酸钇晶体壁的约束下进行湮灭反应。
湮灭后的产物通过晶体管道导入光子发电机组中。这两台光子发电机组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伙,发电效率可达惊人的66%,与常规聚变反应堆相比,效率高了33倍。
当两台发电机组全力运转,每小时的总发电量为59.4亿兆焦,相当于一座中小型城市一年的总用电量。
而启动阳电子燃料棒所需要的能量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米琳达需要先将燃料棒内的温度控制在11326.85度。在这个温度下,燃料棒内的钇铝钙晶体会变成高温等离子体,并向外辐射出能量。
然后,燃料棒的中段会率先完成一次湮灭反应,反应的产物在库伦场的作用下立即进行逆反应,重新变成电子对。在逆反应的过程中通入能量,即可生成更多的电子对。
将电子对引入堆芯,完成反应,驱动发电机组,再由发电机组给燃料棒供能,最终才完成了反应炉的自发性。
这个过程中,物质-能量的损耗率高达99%,也就是说,每消耗1克的晶体,只能生成0.01克电子对。即使如此,这也是当下最高效的获取反物质的方式了。
当米琳达完全关闭安全措施,燃料棒的产出最大化,源源不断的发生反应。并且米琳达封闭了发电机组入料口,堆芯内电子对湮灭的产物——高能光子不断堆积,最终成功将晶体壁融解。
对于高能光子来说,除了掺铕硅酸钇晶体,外层的一切物质都脆弱不堪。
一部分光子与重元素发生光核反应,引发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和大量中子。反应炉的外壳皆掺杂了重元素,光子集中轰击在某处,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核爆炸。
外壳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便层层洞穿,沿着米琳达打开的隔离通道,高能光子好似找到了新的出路,瞬间一涌而上,如同欢快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不少光子发生对撞,转化为了其他物质。
它们一路高歌猛进,穿越重重阻碍,终于重现人间。地面上的两个身影瞬间被吞没。
周围被它们电离的空气纷纷爆发出耀眼的闪光,有的甚至拉出数十米长的电弧,围绕在喷薄而出的光柱身边。
由于逃逸的光子数量太过庞大,即使它们不断与外界的物质发生碰撞,使得光子的波长增加,向着更低的能级跃迁。对于达到光速的光子来说,这一过程仍旧显得相当漫长。
从远处看,大地上好像立起了一台手电筒,喷涌而出的光子束好像手电筒照出去的光。
从近处看,则宛如支起了一根千米高的火炬,外层是红黄色的明亮火焰,内部则是亮到近乎发白的蓝光,表面缠绕着电弧,直插云霄。
刚刚还十分晴朗的蓝天,被这火光一搅,竟迅速的昏暗下来。天空乌云密布,似乎在酝酿一场暴雪。
城中逐渐刮起了风。这是光子辐射引起的伽马射线暴,范围仅仅覆盖了这一小片城区,而且只持续了几毫秒的时间,但其危险程度仍然致命。
直接暴露在射线暴下的人是最惨的,他们将在几个小时内痛苦的死去,死状最为凄惨;而那些运气好一些偶然得到防护之人也免不了死亡的命运,皮肤红肿、溃烂,内脏器官出血,挣扎几天之后,全身器官衰竭而亡。
当转瞬即逝的伽马射线暴悄然消失,也意味着光子束的能量最高点已经过去,接下来会迅速的变小变弱,最终化为流光溢彩,消散的一干二净。
整个过程说来也才持续了十几秒钟而已,但释放出的能量却比整个王都几百年来消耗在取暖上的燃料热值都要高。这么庞大的能量,短时间是无法
所以即使地面上的光子束消失了,大气中仍然充满被电离的气体。丝丝缕缕的电弧在空气中游离,蜿蜒蛇形,废墟中那些棱棱角角的地方,更是直接向着大气放电。
而提前躲入掩体中的众人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帕丁顿临时构建起的掩体能够有效地吸收伽马射线的能量,而米琳达升起的栅板中含有大量的铅和铝,这都大大提升了几人的生还几率。
不过,这两米多厚的砂土墙壁虽然可以阻隔伽马射线,却避免不了自身带上负电,这导致乌姆等人的头发全都飘了起来,他们把这当做外面仍在遭受攻击的象征。
实际上,当光子束消失的时候,外面的两个身影就已经现身了。
我仰面朝天躺在地面上,双眼微阖,面容平静,看似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微微起伏的胸膛证明我还活着。
阿里斯倒是还站着,但他的状态看起来比我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