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攻城战已经持续近半个月,攻守双方在城下浴血奋战,竟把土地都染成了黑褐色。
围困晋阳的蛮子约有近五万,其中夹杂着不少草原小氏族,如鲜卑,浑庚、屈射、丁零等胡人,他们在蛮子左大将挛鞮氏贵种挛鞮括拔的带领下,对着晋阳城开启了毫不停歇的狂轰滥炸。
数十架投石车日夜不停,城楼和城内靠近城墙的民居都被砸成稀烂,若不是新起的水泥城墙修缮很是坚硬,怕是这会儿城已经被破了。
数千抓来的民夫日夜不停的建造工事,攻城车,楼车,投石炮...将其全部投放在正面战场之上。
蛮族骑兵甚至逼迫抓来的百姓用一袋袋土撒在城下,强行造出一条地坡方便攻城。
所幸晋阳城乃是北方重镇,城墙高耸坚实,地形易守难攻,再加上城内近十万百姓在四王女的带领下众志成城,以至于到了今日,已经守了足足23天。
城内王宫中。
国相张昌脚步匆匆的走着,一路上的各种官吏纷纷低头行礼,为这位国相让开道路。
或许是因为战乱的缘故,王宫内气氛很是沉重肃杀,不少人脸上都带着迷茫和慌乱,看着很忙,但在忙什么却不得而知。
张昌将一切看在眼里,眉头忍不住微微皱起。
“殿下,老臣张昌请见。”
到达四王女所在的偏殿,张昌照例进行了唱喏。
“是老师啊,请进吧。”
杨珩的声音从殿内传来,隐约中带着一些疲惫。
张昌迈步走进去,在宽大案牍上摆放着一尺高的奏章,只有走到近前才能看到四王女的头顶。
他眼神扫过,见杨珩面上难掩疲态,从蜡烛燃烧的痕迹来看,杨珩必然又通宵进行了政务的处理。
“殿下,您身负全城百姓的期望,还请您保重身体呐。”
张昌忍不住劝诫道,“这些政务自有臣等处理,您又何必如此操劳呢?”
“老师言重了,孤还年轻,不碍事的。”
杨珩揉了揉眼睛,笑的很是轻松,打趣道:“为了城防布置和资源调动,老师您怕是也好些日子没有规律睡觉了,孤又怎么忍心继续劳烦您呢。”
说起张昌的休息习惯,整个晋阳上下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国相大人生活习惯极为养生,每日戌时便要上床安息,直到辰时才会出门上朝处理政务。
三餐有菜有肉,但绝对不多吃,适量即可。
到了休息时还会打一顿拳法舒展身体,嗯,这位国相年轻时曾是一位游侠,也颇为精通拳脚。
正是因为如此健康的生活,以至于张昌虽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腿脚健步如飞,比一些四十多岁的大臣都要健硕。
此番蛮子攻城,这位国相临危不乱,用铁腕手段进行调度指挥,把近十万军民的各项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无论有任何下面官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前来求见张昌,不出一刻便能得到心悦诚服的解决办法。
正是依靠着他的调度,城内粮食才能得到最为有效的利用,各级官员也能安心做事,前线将士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从而撑起了晋阳牢不可破的坚实防卫。
“老臣身体尚可,殿下不必担心。”
张昌见劝不动杨珩也不再坚持,他从衣袖中掏出一份简短奏章,脸上也难得有了一丝笑意:“殿下,张云敌那丫头有消息了,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是吗,看来她们是完成任务了。”
杨珩很是高兴,嘴角微微翘起。“我一直担心罗华县那边的情况,生怕她们没赶上,蛮子把李晋仁一家给害了,还好他们及时逃出来了,真是万幸。”
张昌听到杨珩这么说,颇有些欲言又止,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是看了奏章的,而且还是足足看了三遍以上,翻来覆去的辨认笔迹,确定是张云敌亲笔所写,这才勉强接受了奏章里的内容。
现在轮到四王女体验这种怀疑人生的感觉了。
杨珩打开奏章,刚开始看到张云敌及时赶到罗华县还很高兴,后面见她劝不动李家父子选择留下后大为疑惑....再到最后看见奏章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