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翊在后世的时候,曾经通过一个水泥行业的朋友,对水泥的制作方法和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
但毕竟没有亲手实践过,也没有参与过这方面的工作,具体的研制细节却毫无头绪。
所以李翊更想知道林庆良的制作方法与后世有何优劣之处,也好通过相互对照,以便取长补短。
通过林庆良不厌其烦的详细介绍,李翊逐渐了解了他那所谓的水泥制作方法。
林庆良的水泥制作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石灰石粉碎后和粘土放在窑内煅烧,然后等水泥熟料冷却风干后就可作为水泥使用。
这还是最原始的水泥制作方法,而且水泥的性能也不是很稳定,起码水泥的强度和均匀性就达不到。
但是如果按照现代最简单的制作方法,还要在生料中加入适量的铁矿石和煤粉,风干后才可以放入窑中煅烧,出窑的熟料冷却后还要加入部分石膏粉进行搅拌均匀,才能成为最后的硅酸盐水泥成品。
其实想要制作出完全合格的水泥还要具备相当多的条件和设备,如现代化的立窑或回转窑,磨机、风机等,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单在材料和设备所需的条件上就远远达不到。
不过,既然目前已经拥有了优质的原材料,想要制作出基本合格的水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然没有现成的机械设备,可以因陋就简的制作一些人工设备,只要确保制造流程的相对完善,由此制作出的水泥品质也差不了多少。
虽然因此用人多了,但是这个年头就是不缺人力,多增加些人手也就搞定了。
经过和林庆良的详细讨论,李翊制作水泥的思路也清晰了起来。
当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研究安装一座基本满足条件的立窑。
虽然没有现成的图纸,但是根据林庆良以前制作的烧窑加以改进,燃烧室和通风方面都可以进行优化,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立窑的标准,但是相信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终究能拥有一座完全合用的立窑的。
接下来就是生产工艺方面的问题了。
经过李翊和林庆良的不断交流,终于暂时确定了标准生产方案。
就是把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煤粉按照一定比例,分别粉碎烘干后,在窑内选择合适的温度煅烧,达到一定时间和火候后,产生的熟料进行冷却后和一定比例的石膏粉混合即可成为真正的水泥。
虽然还有一些如燃烧温度和时间、掺配比例和混合方法等技术问题没有最终解决,但是李翊相信,以林庆良的聪明才智,再加上自己这半个专家的悉心指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合格的水泥就一定能试验成功。
经过一番点拨后,林庆良也深感受益匪浅,而且李翊的疑似权威意见也带给林庆良不小的震惊。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大汉的所谓状元,竟然对制作水泥这么在行,而且李翊所提供的意见都是这么合情合理,不由他不万分佩服。
议定了技术问题,下面就是设立组织机构了。
这所关隘李翊也早就想好了名字,对面是大义宁国的嵩阳县,这座关隘就叫它平阳关,谁叫大义宁国的国王姓杨呢!
而且李翊决定立即设立一个负责工程建造的工务局,局正就由熟悉土木工程的司士参军李会暂时兼任,全面负责平阳关的设计、建造工作。
但是目前只能是处于设计阶段,所有消息都不能公开。
而现在最重要的是水泥工坊的设计建造,等到水泥质量稳定并大规模生产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兴建这座平阳关。
之所以不让林庆良担任这个局正,是因为李翊还是有点私心的。
这样的人才,李翊可不想让他和官府牵扯太多,以后自己还计划建造一座大型酒楼,交给他私下管理也最合适不过,若是有官职在身反而不方便了。
建造关隘的部分工匠由林庆良自带,其他的技术人员由官府招聘后交由林庆良管理使用,全部费用都由官府负责。
而且李翊还把关押在牢中的孙德成牙兵抽出三百名交由林庆良做杂役,由他安排使用。
另外,为了防止这些劳役犯人趁机作乱或逃走,李翊又安排了一名认真负责的校尉,率领一百名士兵,负责平阳关和水泥作坊建造生产的安全保卫和囚犯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