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年到五九年,《射雕》在报纸上连载,一出而鬼神皆惊,历时两年有余,始终喝彩不绝。
然而连载《射雕》期间,因为金老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琐事繁多,精力时有不殆,所以里边有很多情节他本人并不是非常满意。
所以在小说连载完的十几年后,大概是在七五年左右,由金老本人的公司重新修订、出版、发行。
这就是第二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最为大众读者津津乐道,最为普及的一版,也是目前,无论港台、大陆拍摄金庸武侠影视时都以之为剧本拍摄的一个版本。
从七零年起至八零年,金老以十年的时间,用心细致的修改,冠名《金庸作品集》,后由明河出版社、远流出版社、三联出版社出版。
由于咱们内地读者比较熟悉的出版社版本是三联出版社(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版本,所以大多数读者习惯称修订版为三联版。
陈离觉得三联版对于连载版的修订,就如同萧峰和虚竹精简降龙二十八掌至十八掌,剔除了无关大局的部分人物和旁枝末节后,使得个文章的主线路更加清晰和紧凑,更具有阅读性和合理性。
比如将《射雕英雄传》连载版中的穆念慈、秦南琴合二为一。
此外,也加上一些新的情节,如开场时张十五说书、曲灵风盗画、黄蓉迫人抬轿与长岭遇雨、黄裳撰作《九阴真经》的经过等等。
至于金老最后整理编写的新修版则毁誉参半,有些读者觉得在这一版中金老描写的过于油腻了,将武侠小说写成了琼瑶的爱情小说。
虽然不少读者认为三联版是金庸作品的巅峰之作,只认此版,觉得金老在写新修版时已经处于下滑期。
不过陈离觉得新修版中金老除了在以严谨态度纠正之前三联版中一些漏洞和笔误之外,其实更大的意义在于辟谣。
他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清晰的传达出来了。
陈离还记得曾经看到一段网络文章,其中煞有其事的写道:传闻有次金老演讲,一位听众问金老:“杨过最爱的女人是郭芙,对吗?”
金老沉默了几秒,缓缓说:“你读懂了神雕””。
当时陈离看到此处,差点一口老血当场喷出,这需要什么样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段子归段子,但是陈离那时候相信金老看到很多“金学研究者”和读者在胡乱揣测和评论他作品时,内心一定也是无语的。
但是以金老的身份和地位,又不能公开去报纸、期刊或采访中主动辟谣,那么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借作品之口,将自己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
所以陈离觉得这就是新修版不惜破坏留白而加入众多细节描写的原因。
陈离以前看《射雕》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金老要是看到一些读者对新修版的批评时,内心一定也是无语的。
估计金老心里都在骂:很多地方我留白、刻意不都说破,给大家想象空间,结果你们这些研究家和读者就随意揣测和歪曲我的意思和对人物的刻画。
在新修版中我把细节和隐含的意思都说清楚,结果你们又说我婆婆妈妈。
当然,这些都是陈离闲暇时候自己胡思乱想的。
因此,陈离觉得连载版、三联版、新修版都有着在当时存在的必然意义和价值,至于哪一版更好,那就因人而异了。
但是不管三联版,还是最开始的连载版,里边很多角色的年龄问题、部分重要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都有一些混乱矛盾。
新修版对书中年代、人物年龄、事迹先后等细节纠正很多,比如周伯通的年龄、江南七怪的年龄范围等。
除此之外,还给了黄药师一段家族身世,并对九阴作出解释,按易经,阳为奇数,阴为偶数,所以《九阴真经》的最高境界应为阴阳相容、刚柔相济。
而新修版的结尾处,郭靖与黄蓉镇守的襄阳城变成了更加合理的青州城,直到《神雕》故事开始前才退守到襄阳。
所以综合来看,陈离还是选择直接抄新修版,尽可能的把小说写详细点,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