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卤水熬出来的盐获得的利润,养活几户工匠倒是没什么问题。
但要解决自己目前的问题,可就是九牛一毛了。
钱山道:“原来如此,这点盐卤太少了,就算是官府那些家伙也懒得废这个功夫。”
如若是大型的盐井和制盐工坊,官府肯定会派人保护,毕竟那些白花花的盐粒在他们眼里可都是钱财。
然而这样的天然盐泉,只能说是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你要丢了吧,毕竟是一口盐泉,每年也能产出几十贯上百贯的利润!
但你要真的在这里开设煮盐场,那也是够呛。
原先白梁山上的山贼可不是开玩笑的,辛辛苦苦煮了盐,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他们的东西。
真要重视这地方派遣人防护……也真的用不着这么正式。
一来二去,官府放弃了这口盐泉。
一些人趁机将这口盐泉煮盐、贩私盐,每年上缴一定量的孝敬给县衙,让后者对他们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刘俊等人的活动日益猖獗,才让那些工匠一个个离开,放弃了此地。
“公子,这地方咱们要吗?”钱山又问道。
李道元沉思片刻,脑袋里思绪万千。
良久,微微一笑,道:“要,当然要,为何不要?”
钱山有些疑惑,不过也没有多想,又问道:“那咱们还是派遣吴家村的人来这里?”
李道元摆摆手:“不,先让山上那些工匠来这里,大概五十人就够了。”
“工匠?”钱山环视一周,忍不住问道:“公子,这地方东西都是现成的,咱们最多搞点铁锅和工具就行了,要工匠干什么?”
工匠们一天的工钱接近一百文,单单是工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了。
现如今还要浪费这些工钱干什么?
李道元笑道:“光靠盐泉的这点流量太少了,我准备在这里打一个盐井,日后将这里改造成全州数一数二的煮盐场!”
“盐井?”钱山愣了一下。
西南多盐井,自古便有。
北宋时期,已经存在冲击式凿井法开采盐井。
只不过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限制,这种方法并没有广泛传播开来。
至少在江舟这个小地方,没有人听说过怎么开采盐井。
李道元当然不一样。
他虽然也不清楚,但不妨碍他拥有来自千年后的技术!
开采盐井最难的实际上是勘测,至于挖井并不算特别难的事。
靠着人工,就算是硬生生挖也能挖出来。
但怎么勘测盐井可就不一样了,在这个时代只能靠口口相传的经验。
但李道元直接在盐泉之上开采盐井,省略了勘测这一步,直接开始打井。
根据李道元的推测,能产生天然盐泉的地方,下方的卤水也不会太深,因此耗费的人力也不需要太多。
很快,李道元从现代带回了图纸和技术。
一批工匠驻扎灵通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