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而逝,来到了至正十六年十月。
秋收刚刚结束,这过去的几个月中,朱家军没有掀起战事,在这一年的八月,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降生,取名为朱标。
朱家军治下的百姓无不张灯结彩,他们的敬爱的上位终于有了继承人。
在这个时代,如果主心骨没有继承人,就不利于稳定内部,而一旦有了继承人,一些来自内部的疑虑都会消失。
几个月的积蓄发展,神机营三千将士已经全员列装了火铳,而火炮也生产出了十三门。
其中鸟铳,三眼铳都被研制出来,分别对应南北方的战争。
鸟嘴宜南而不宜北,三眼铳宜北而不宜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方地寒风冷,而鸟铳的鸟嘴必须要用手去击打,常易为劳。
扣动扳机,打出的风暴很猛,火药引之都被吹掉部分。
用辗信的话,火门容易损坏。
而且打了一枪之后,鞑子的骑兵乘着风就赶到了,鸟铳也不方便作为抵挡骑兵的武器。
虽然有对鸟铳做过改造,如近有制竹鸟嘴铳及自闭火门鸟铳,一时间感觉还不错,但其实还是白费。
唯独三眼铳是一杆枪三个管子,每个管子可装铅弹两三个,等到敌人进入五十米左右,就可以对着他们开枪。
一枪打出三枪的威力,轰鸣声连绵不绝,这个距离下闭着眼都能射中。
鞑子冲到近前则可以用三眼铳当作闷棍防御,虽然鞑子有穿戴铁盔、铁甲,可以抵挡利刃的砍击,但三眼铳的攻击是棍棒类的钝击,可以有效杀伤敌人。
所以在北方鸟铳是不如三眼铳的。
鸟铳的优势主要在于两个:第一是穿透力强(锋利的子弹能身穿盔甲),二是精确度高(射击命中率极高,尤其是可以射中盔甲中的缝隙小口,不仅仅只是可以射穿盔甲)。
穿透力强,主要原因在于鸟铳的枪管比早期短粗型的火门枪要长,更能发挥火药的推力(鸟铳射穿盔甲的原因在于枪身长,枪身长,火药的推力就能充分发挥,推力充分发挥了,射出的子弹动能自然大)。
精确度高,是因为射手有了瞄准射击的条件,第一是枪管下面有了木制的托,发射的时候可以用手扶住枪管,这个是直接一根铁管的火铳做不到的(用手拖住枪屁股,有木头做的托把,即便火药爆炸在枪管里,也伤不到拿枪的人。)
其次是由于使用火绳装置点火,点火的手就能解放出来(后手不用弃枪把点火,就不会影响到射击状态)。
鸟铳的射程也是三眼铳的两倍有余,大概一百米。
而南方的要面对的敌人多是步兵,不需要担心骑兵快速冲阵,可以从容地躲在军阵里射击。
不过鸟铳生产十分困难,因为鸟铳算是精密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