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就是碎鼓声加上手风琴的伴奏,随后江城开始了他的表演。
“离开你一百个星期
我回到了这里
寻找我们爱过的证据~”
这首歌即使是后台和人员对接中的王亦真听到后都有些惊讶,王亦真是没有想到江城唱的居然是《玫瑰花的葬礼》。
虽然王亦真穿越前已经是许久没有听过这首歌了,但这首歌在他的记忆里却十分的深刻。
是的,王亦真还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华语乐坛的变化他已经不会在音乐排行榜熟悉的位置上看到这首歌了。
但是他是不会忘记这首歌,这首在他还年幼的时期被他从盗版网站下来然后传到MP4里,然后用劣质的有线耳机听了一遍又一遍的歌。
非主流。。。
网络上对这首歌的定义随着王亦真的长大慢慢从‘好听’变成了‘非主流’。
说得也没错,当时各个被定义为非主流集中地的理发店确实是经常用这首歌作为BGM,这首歌的歌词中也掺杂着比较中二的对爱情的刻画,听这歌的人大多也是比较年轻的少年少女们。
但‘非主流’这种定义就像是一种歧视,人们好像总是会歧视那些自己年幼时喜欢的事物,并对处于这个年龄的人打上某个标签。
似乎只要不喜欢‘非主流’、嘲笑‘非主流’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成长了一般。
但这和歌曲好听与否根本没有关系,也和成熟与否没有关系。
歌曲的好坏不是靠谁去定义的,而是靠这首歌能让多少人喜欢的。
‘非主流’并不意味着歌曲简单、幼稚,‘非主流’甚至在本意上就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本意中代表的视觉系乐队的水准和技术从一开始就不低!
而国内语境中‘非主流’这一词经历了太多的污名化,那些污名化似乎是在羞耻于自己的幼稚、故作高深、情绪波动,甚至某种角度来说是在羞耻城乡差异和审美的不同。
但这终究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歧视,甚至对于《玫瑰花的葬礼》或者‘非主流三天王’来说都是一种歧视。
在这歧视之下,无法掩盖的是:真的有许多人喜欢‘非主流’的歌。
这些被定义为‘非主流’的歌就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这些被定义为‘非主流’的歌有着非常广的传唱度、这些被定义为‘非主流’的歌在某个时间段就是国内音乐排行榜上一直霸榜的存在!
更何况,对穿越的王亦真而言,这个时代就是这首歌开始火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那看着不同却又相似的——平行时空的00年代,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时代!
王亦真有些感慨,感慨于他的穿越、也感慨于身处的时代。
这首歌真的好呀,好到了本来对自己金手指有信心的王亦真都不知道这次抽出的歌能否胜过《玫瑰花的葬礼》。
好到他想起年幼的自己也开始唏嘘,唏嘘完了之后嘴上却带着温馨告别小小的自己的微笑。
‘花’,主题是花,什么样的花能够胜过这记忆中幼稚、伤感、中二、深沉的玫瑰花呢?
王亦真眼中万般色彩猛然绽放——他,开始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