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19章 权术、玩人术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19章 权术、玩人术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有三个皇帝的名声最好,那就是秦始皇、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当然,他们名声好主要是没怎么诛杀开国功臣。

不像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诛杀了不少开国功臣。

在秦始皇、刘秀和赵匡胤三个人中,刘秀号称文武全才,是历史上少有没有任何污点的皇帝。

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南怀瑾也称颂道刘秀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众所周知,光武帝刘秀以不杀功臣著称,他本人文韬武略,开创东汉王朝,令后人敬仰。

但许多人不知道,其实刘秀也是雷霆手段,他虽然没对开国武将下手,但却处死多位朝廷重臣,三位丞相接连被杀,吓坏整个文官集团,这事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39年正月,被免职还乡的大司徒韩歆在路上接到了皇帝的诏书,他与儿子被迫自杀。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东汉时期,丞相改称为大司徒。

韩歆虽然是文官,但其实他是有军功在身的,被封为扶阳侯,那么他为啥被皇帝赐死呢?

原因很简单,韩歆为人太耿直。

据史料记载,一次朝会的时候,刘秀读隗嚣、公孙述的书信,韩歆却说:“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刘秀大怒,“以为激发”。

后来韩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结果被刘秀免官。

刘秀还觉得无法释怀,于是派人将其赐死。

韩歆,曾任更始政权河内郡太守,后归顺刘秀,作为军师随邓禹西征长安。

刘秀称帝之后,被封扶阳侯。历任尚书令、沛郡太守、大司徒。

因屦屡直谏,被刘秀罢官,回乡途中又遭诏书问责,与其子双双自杀。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更始元年,绿林军诸将拥立汉朝宗室刘玄为帝,建立了更始政权,韩歆作为南阳名士,被更始刘玄任命为河内郡太守,牧守一方。

不久,韩歆的同乡岑彭被任命为颖川郡太守,但因为颖川郡当时被刘茂占据,不能上任,他只好跑到河内郡来投奔韩歆。

韩歆将其收留,同守河内。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后裔刘秀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史称汉光武帝,建立了东汉政权。

与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大肆屠戮开国元勋相比,汉光武帝刘秀做得比较好,基本上没杀什么功臣,只有当时的大司徒欧阳歙是个例外,成了东汉朝廷依法制裁的一只大老虎。

欧阳歙是最早追随刘秀打江山的功臣之一。

刘秀当年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是五原县县令。

欧阳歙治理五原县非常出色,深得刘秀的赏识,因而一再被提拔重用。

后来,他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武六年,欧阳歙被任命为汝南太守。

汝南郡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当时东汉帝国的粮食主产区。

欧阳歙在任期间,比较注重为朝廷推荐人才,为政较宽弛,与民休养生息,赢得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士人的赞誉,在政府考核中获得了“推用贤俊,政称异迹”的好评。

不久,被提拔到朝廷做大司徒。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秀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位重臣竟然是一个巨贪,这不啻给刘秀一记大耳光,也让他一怒之下动起了严惩贪腐的杀心。

建武十六年六月,刘秀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意外地发现欧阳歙在任汝南太守期间,存在测量田亩作弊、收受巨额贿赂、贪污千余万钱等违法事实,遂以“度田不实”的罪名将欧阳歙下狱。

欧阳歙这边刚刚下狱,刘秀那边就犯难了,压力山大。(《后汉书.儒林列传》)

此种情况非同小可,这既有替欧阳歙向刘秀求情的意思,更有向刘秀隐隐施加压力的暗示,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激发出大的事变,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欧阳歙此人不仅在政治上地位显赫,在文化上也是一个标杆人物,他是《伏生尚书》的第十一世嫡系传人,乃是当时一位儒学大家。

欧阳家族连续八世都是尚书博士,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博士就是皇帝身边的重要参谋,可以参与决策国家大事,说起来,就连刘秀自己也是这个学派的弟子。

就在刘秀为欧阳歙案处于进退维谷两难境地的时候,又发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欧阳歙下狱后,他的一位年仅17岁的弟子礼震,特地从外地千里迢迢赶到京师,上书皇帝,请求代替欧阳歙去死,摆明的理由是:欧阳歙一死,《伏生尚书》的学派传承就断了,实在可惜。

此外,诛杀欧阳歙这样的大儒,还会让皇帝刘秀背上“杀贤”的恶名。

由此可见,欧阳歙一案举足轻重,朝堂上下为其求情的呼声几乎已经到了咄咄逼人的地步。

儒生出身的刘秀,曾经在欧阳歙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穷则思变、善于变通是他最大的优点。

但他宁可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也要坚持处死欧阳歙,其用心绝对不是杀一个贪官那么简单。

敢于动豪门士族的奶酪,进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国家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确保东汉王朝长治久安、国祚绵长才是刘秀的最终目的。

因此,刘秀不惜杀掉这位贪腐的开国功臣,至于得罪一些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久,欧阳歙死于狱中,至于死因,史书并无明载,但可能不是善终。

无论如何,欧阳歙死了,“度田不实”一案,就此圆满地划上了一个句号。

欧阳歙死后,他的一位下属陈元上书汉光武帝,追述了欧阳歙在世时的为政为学功绩,言辞恳切,令人唏嘘。

刘秀读后也感慨不已,于是下诏,赐欧阳歙棺木下葬,赠印绶,赙缣三千匹,也算是对得起这位当年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朋友了。

欧阳歙被查办时已任朝廷司徒,“度田不实”一案还是其之前任汝南太守时犯下的,遗留的后遗症。

这事虽然至今已经过去近两千年了,但仍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值得思考。

做人要敬畏法律法规,做正人,走正道,办正事。

一般来说,不是光明正大的事,都不敢晒在阳光下,因为一旦东窗事发,其作俑者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要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以权谋私,可以得逞一时,但终将会付出代价。

要想在仕途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些人自认为手段高明,瞒天过海,做了坏事,还把自己伪装成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虚伪丑恶的面目一旦暴露,人设会顷刻崩塌,将受到世人的唾骂。

戴涉,代替千乘郡人欧阳歙任大司徒,因事获罪下狱而死。

建武初年,戴涉任某郡太守。

太行山中有一批势力强大的盗贼,戴涉听说鲍永的儿子鲍昱有智慧和谋略。

于是前去拜访,请他代理高都县县长。

鲍昱接受了任命,就带兵讨伐这群盗贼,不久就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开通了道路,鲍昱因此出名。

建武十五年春季正月,大司徒韩歆被罢官后自杀,汝南郡太守欧阳歙担任大司徒。

同年冬季十一月甲戌日,大司徒欧阳歙入狱死去,十二月庚午日,关内侯戴涉担任大司徒。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刘秀废皇后郭圣通而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下诏书给三公,派遣戴涉和宗正刘吉持符节,令郭圣通上交皇后玺绶。

建武十九年,太中大夫富平侯张纯因为宗庙尚未确定,左昭右穆的宗庙次序没有排定,就与太仆朱浮共同向皇帝上书说:“陛下从一个庶民百姓兴起,横扫天下,诛杀暴乱之徒,继承并中兴祖业。

我们依据经义记载,人事变化,民心向背来看,尽管实际上如同开创,而名义上是中兴,因此应该奉祠先帝,恭承祭祀等事。

汉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刘邦为受命祖,孝文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武皇帝刘彻为世宗,这都如同旧的礼制。

又建立高、曾、祖、父四世的亲庙,从南顿君刘钦以上直到舂陵节侯刘买。

按照礼仪,生在先人之后的人就是先人的子孙,既然要祭祀大宗元帝,就应降其私亲。

禘祫之祭行于高庙,陈列左昭右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卑位混在尊位,不合礼意。

如果不遭王莽篡位,而国家嗣续无所寄托,推求宗室,用陛下继承先统,怎能又照顾私亲,违背礼制么?

从前高皇帝认为自己受命于天,不由太上,宣帝以孙立在祖后,不敢私亲,所以替父立庙,独群臣侍祠。

臣的愚见认为该废除亲庙,模仿二帝的旧典,希望下诏有司广泛听取意见。“

诏书下到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奏议道:“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为南顿君立皇考庙。

它的祭祀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亲其所亲的恩德。“

皇帝听从了。

这时宗庙不完备,从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南顿君四世,随所在之处而祭祀。

建武二十年夏季四月庚辰日,戴涉因为所举荐的官员盗窃金钱受到牵连被投入监狱死去。

刘秀因三公的职事是相互参加议定的,不得已以策免大司空窦融的职务。

戴涉被杀后,光武帝刘秀强令太中大夫张湛代戴涉为大司徒,张湛到朝堂,竟尿到裤子里,便陈说自己确实病重,不能再任朝堂事,于是就免去他的官职。命广汉郡太守蔡茂代替戴涉为大司徒。

蔡茂当初在广汉郡时,有一次梦见坐在大殿上,屋脊正梁上有一株禾苗长有三个穗,蔡茂跳上去摘取它得到它的中穗,随即又失去了。

他就这个梦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席站起向他庆贺说:“所谓大殿,是宫中官署的形象。

屋脊梁上长有禾苗,是象征人臣的最高俸禄。

取到中穗,是取得中台职位。

拿字来说,禾失二字合起来便是秩字,虽说失去禾穗,但意味着因此要得到禄秩了。

三公职位如有空缺,您也许会去补缺的。“

过一个月蔡茂便被朝廷征召任为大司徒,于是蔡茂就召郭贺做他的掾属。

更始二年秋,刘秀率领大军在射犬一带击败农民军之后,乘势进入河内郡,收取各县。

韩歆得报,准备闭门坚守,以抗刘秀。

岑彭因曾在刘秀的大哥刘演部下效力,所以极力劝说韩歆归附刘秀。

可是韩歆却拒绝了岑彭的劝说。

不久,刘秀率领军进至怀县,韩歆见刘秀兵强马壮,知道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然而,当刘秀得知韩曾想带兵抵抗自己时,勃然大怒,令人将韩歆捆绑起来,按在门外鼓下,准备斩首。

幸得岑彭求情,说韩歆是南阳名士,可以为刘秀效力。

刘秀才赦免韩歆,让韩歆到邓禹军中做军师。

更始二年,樊崇率领赤眉军主力大举西进长安,为了争夺长安的控制权。

十二月,刘秀任命邓禹为前将军,率二万余人出师西征长安,韩歆作为邓禹的军师也随军出征。

西征军一路西进,直抵安邑,刘玄急令王匡﹑成丹﹑刘均带兵救援,六月二十五日,双方在安邑城下展开了一场大战。

邓禹失利,天黑后双方停战,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坚持出战,大破敌军,平定河东。

占据河东郡之后,邓禹、韩歆率军继西进,最终在长安附近与赤眉军展开大战,被击败。

建武三年闰正月,邓禹只率领二十四骑逃回宜阳,韩歆就在其中。

西征失利之后,韩歆继续随刘秀征战,立下许多功劳,被封为扶阳侯,并先后被任命为尚书令、沛郡太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紫鸾记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封州王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