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33章 夜梦金人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33章 夜梦金人

东汉第三位皇帝刘炟,通过继承皇位和一系列的改革,推动东汉达到巅峰状态。他在位期间,通过减免田赋、开仓放赈、打击地主等措施,关注民生,保持了宽容温和的政治状态。他还注重选拔官吏,发展文学艺术,成为了一代明君。

他所领导国家的政策轨迹,犹如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充满着宽容、改革与复杂性。

他的治国之道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与安宁,但也为不久的将来,埋下了一些隐患。

刘炟不仅为政仁德,而且对亲情也很注重,因而史书上评价他“上性宽仁,笃于亲亲”。

他不仅对抚养自己的马皇后十分的孝顺,而且对宗室王侯也十分宽厚。

在过去建武、永平五十多年中,光武帝和明帝都对诸侯王采取了抑制措施。

诸侯王不许滞留京都,不得交结宾客,更不能结党营私。

明帝更是对自己的亲兄弟们残酷的打压,被当时的大臣钟离指责为“骨肉相残,毒害弥深”,甚至说他“感逆和气,以致天灾”。

为了弥补前两位帝王的过失,章帝尽量维护皇室宗亲的利益。

为此,刘炟大大的提高了诸王的待遇,不仅每年食俸提高了四倍,而且更是容许诸王受封后留在京城。

这些做法缓和了王室的矛盾,但却为东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章帝为人宽厚仁善,待人以诚,但他玩玩没想到这种性格会给王朝带来灾难。俗话说,祸患常积于忽微。

东汉王朝的外戚之祸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章帝对宗室诸王的宽仁,并没有使王室宗族感恩戴德。

他们得到优待后,并未因此而满足,反而更加贪婪放纵。

如乐成王刘党、济南王刘康、琅玡王刘京等都比以前更加有恃无恐,奢侈腐化。

刘炟最大的错误还不是放纵诸王,而是纵容外戚,这就导致外戚侵入国家政权,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祸,鉴于王莽篡权的深刻教训,光武帝和明帝都对外戚严加防范。

刘秀甚至立下规矩:“外戚不得封侯当政。”而刘炟却未把这规矩放在心上。

刘炟对养母马太后十分尊重。他一即位,就开始在朝中重用马太后的家人。他册封马太后的三个兄弟马廖、马防和马光为侯。

幸亏马太后一贯贤德,知道此举危害颇深,坚决反对,马氏兄弟才没有得势。

4年后,马太后去世,旁人的话刘炟根本听不进去。

于是,窦皇后一家就侵入了朝堂。

马太后去世的第二年,刘炟册封了已故大司马窦融的曾孙女为皇后,外戚窦家的势力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窦皇后十分貌美,刘炟对她很是宠爱,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而刘炟后宫妃嫔不少,妃子们为了争宠也暗暗争斗。

窦皇后虽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却没有生下儿子;而后宫宋贵人却生有一子叫刘庆,被册立为皇太子;

而另有梁贵人也生下一子叫刘肇。

窦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耍起了后宫最常用的手段。

她买通宫女,诬告宋贵人用蛊毒诅咒皇上;她又将年幼的刘肇据为己有。

刘炟对窦皇后的话深信不疑,很快就下诏废黜了宋贵人和太子刘庆,册立刘肇为太子。

窦皇后的势力越来越大,不到几年,朝中权贵都出于窦氏。

窦皇后的哥哥窦宪,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权倾朝野,骄横跋扈,连皇族也不放在眼里。

刘炟也知道窦宪的恶行,可他性格宽和,优柔寡断,就是不愿用铁腕政治。

窦宪曾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田地。

一次,刘炟带着窦宪出游,故意来到沁水公主的封地,并问窦宪这里的土地现在归谁所有。

窦宪见罪行败露,以为大祸临头,吓得叩头请罪。

没想到刘炟只是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并未降罪于他。

所以,后来窦氏一族虽有所收敛,却仍然狂妄。

刘炟对外戚的过度纵容,以致养痈遗患,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为后来外戚专权,威胁东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祸根。

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

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

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

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

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

汉章帝名叫刘烜,他继续推行了光武帝和明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交流,在文化学术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与明帝一起,共同创造了一个明章盛世。

不过,他纵容外戚弄权,刑罚宽得无度,也使东汉统治开始走向衰弱。

自古以来,能当上太子的,很多都是因为有个好母亲。

而刘烜,则有个好养母--马皇后。马皇后是一代名将马援的小女儿。

在刘秀时期,马援曾是割据陇右的隗嚣的得力助手。

后来马援为刘秀的宏阔气度所折服,就归顺了刘秀。

马援驰骋疆场多年,为大汉立过许多功劳,还留下了一句流传后世的豪言壮语:“男儿当立功异域,以马革裹尸还耳!”

不过他晚年曾得罪刘秀的女婿梁松,遭其诬陷而死。

马援有三个女儿,小女儿因为“德冠后宫”而被封为后。

刘烜的母亲贾氏,本人并不出色,他是马皇后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女儿。

贾氏入宫被封为贵人,于建武中元二年生下了刘烜。

马皇后才貌双全,德行又好,刘庄对她很宠爱。

但是马皇后无子,就想要过继一个儿子立为太子。

明帝儿子不少,刘烜并不是长子,也并不是最出色的。

但因为母亲贾氏与马皇后的关系,刘烜就被过继给了马皇后。

明帝永平三年,4岁的刘烜被立为皇太子。马皇后对他视若亲生,悉心栽培,母子二人关系也一直很好。

因为马皇后的地位稳固,所以刘烜也就稳稳当当地在皇宫中成长。

永平十八年,明帝病逝,19岁的刘烜即位,视为汉章帝。

汉光武帝死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汉明帝遵奉他父亲所制定的政令,采取与民休息的措施,宣扬文教,兴办太学。

他尤其尊重儒家学说,特地到南宫创办了一所贵族子弟学校,让皇族和外戚的子弟学习五经,尤其是《孝经》。

他还到鲁地,祭祀孔子和他的七十二个弟子,亲自上讲堂,吩咐皇太子和诸王讲解经书。

在他的身边,有邓禹、刘苍为辅佐,所以汉明帝即位两三年内,天下太平,国家兴盛,边境也很安宁。

汉明帝想到,汉朝得以中兴,全靠一班功臣辅佐父亲,为了永远纪念这些功臣,公元60年,他命令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将军,即云台二十八将。

那就是:高密侯、太傅邓禹;广平侯、大司马吴汉;胶东侯、左将军贾复;

好畴侯、建威大将军耿弇;雍奴侯、执金吾寇恂;

舞阳侯、征南大将军岑彭;阳夏侯、征西大将军冯异;

鬲侯、建义大将军朱祜;颖阳侯、征虏大将军祭遵;栎阳侯、骠骑大将军景丹;

安平侯、虎牙大将军盖延;安成侯、卫尉铫期;东光侯、东郡太守耿纯;

朗陵侯、城门校尉臧宫;扬虚侯、捕虏将军马武;慎侯、骠骑将军刘隆;

全椒侯、中山太守马成;阜成侯、河南尹王梁;祝阿侯、琅邪太守陈俊;

参蘜侯、骠骑大将军杜茂;昆阳侯、积弩将军傅俊;合肥侯、左曹坚镡;

淮陵侯、上谷太守王霸;阿陵侯、信都太守任光;中水侯、豫章太守李忠;

槐里侯、右将军万脩;灵寿侯、太常邳彤;昌成侯、骁骑将军刘植。

外加四个功臣:山桑侯、横野大将军王常;固始侯、大司空李通;安丰侯、大司空窦融;宣德侯、太傅卓茂,合成了三十二个功臣。

汉明帝严格遵守父亲制度的规矩,不让外戚干预政事,不给他们尊贵地位。

马援功勋巨大,但因为身为外戚,女儿是汉明帝的贵人(贵人是宫中女官名),所以不得列入云台二十八将数中。

馆陶公主曾经为她的儿子求官,汉明帝不准,只赏钱十万。

皇族和外戚中有谁犯法,汉明帝更是毫不留情。

附马梁松,曾陷害过马援,后又为非作歹,干预政事,汉明帝把他处死。

公元70年,楚王刘英被告结交方士,作符瑞图书,阴谋作乱。

汉明帝即派人调查,废了刘英的爵位,刘英被迫自杀。

第二年,汉明帝继续查办那些跟刘英谋反有嫌疑的人,被处死或被迁徒的外戚、诸侯、豪强、官吏就有一千多人,系狱的还有几千人。

汉明帝即位第二年,即公元60年,立马援的女儿马贵人为皇后。立贾氏生的皇子刘炟为太子,由马皇后抚养。

马皇后谦虚谨慎,节俭朴素,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绲边。

马皇后还喜欢读书,经常研究《易经》《春秋》《楚辞》和董仲舒的著作,汉明帝也很佩服她的学问。

但是,马皇后和阴丽华一样,都没有干预朝政,更没有发展外戚势力,所以当时宫廷的风气比较好。

马皇后被后世称为汉室贤后。

公元64年,阴太后去世了。

汉明帝十分怀念他的母亲,常常夜里做梦。有一次梦到一个头顶发光的金人。

第二天,汉明帝把这梦告诉大臣,博士傅毅说:“天竺有神称为佛,据说就是头顶发光的。”

于是,汉明帝就派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往天竺去求佛。天竺也叫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降生之地。

蔡愔和秦景经过千山万水,历尽艰险,终于到了天竺国。

他们在天竺住了一段时期,学会了一点当地的语言和文字,也初步了解了佛教的道理。

后来,他们带着两位沙门(高级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一幅佛像和四十章佛经回到中国。

他们用一匹白马驮着佛经,到了洛阳,在东门外的鸿胪寺里受到欢迎。

汉明帝吩咐把佛像供在鸿胪寺内,由两位沙门主持。那匹白马也养在里面,鸿胪寺改称白马寺。

汉明帝和王公大臣以及老百姓既听不懂佛经,也不相信佛教。但是佛教自此便传入了中国,渐渐也就成了中国的一大宗教。

汉明帝即位后,派人去周边少数民族进行慰问,缓解了汉朝因为王莽暴政而和少数民族变得恶劣的关系。

他还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学习儒家思想,并加强中央集权,严厉禁止后宫嫔妃的族人参与朝政,对那些有突出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大臣贵族们也加强了防范。

对待违法犯罪之人,汉明帝绝不手软。

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很尊崇儒家学术,他的老师也是儒家学派的著名学者桓荣。

明帝天资聪慧,很快就学有所成,登基后,他常常在中央最高学府——太学里讲经,很得学生们的喜爱,不管提出什么难以解答的问题,明帝都能一一详细讲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紫鸾记一步一音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封州王无敌万岁爷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