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9章 殉道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9章 殉道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从汉章帝去世后开始,东汉便陷入了外戚和宦官集团轮流专权的怪圈。

在这个怪圈中,前任皇帝去世后必然会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专权的外戚集团是以前任皇后为核心的。

这个前任皇后也就是本任的皇太后,外戚集团一般是她的家族或者走得近的勋贵家族。

他们垄断朝政,架空新皇帝,主宰了国家的朝廷大权。

等新皇帝成年后,就会和自己身边的宦官勾结起来,利用宦官集团的力量推翻外戚集团对朝廷的统治。

新皇帝利用宦官集团掌权后,又开始扶持自家皇后的家族,于是形成了新的外戚集团。

等新皇帝一死,皇后变成皇太后,外戚集团彻底掌控朝廷政治,东汉政治斗争又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种怪圈周而复始,一直持续到汉末三国时代。

汉安帝刘祜时期只是这个怪圈中的一小段,也没法逃脱这个周期律。

他登基时是由邓太后和邓氏外戚集团执政的,邓太后死后他便扶持以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逼死了邓太后的哥哥邓骘,彻底掌控了朝政。

然后他便扶持了自己的阎皇后及其家族,形成了新的外戚集团。

这个过程是符合上述的东汉权力更迭的周期律的,但是刘保的存在却在这个周期律之外。

一般在这个怪圈中,继承皇位的都是儿皇帝,大多是没有正当名份,被外戚集团捧上台的宗室旁系子弟。

但刘保不符合这个规律,他是刘祜的亲生儿子,是最为正统的东汉皇位继承人。

虽然他的年龄也不大,但已经在朝廷中有了自己的党羽和支持者,这是他与其他儿皇帝最大的不同。

按理说这样的皇太子传承皇位,是能够让皇位平稳过度的。

但在刘祜眼里,刘保却成了他最大的威胁,所以听从了阎皇后的谗言,废除刘保的太子位。

之所以刘祜会如此看待儿子刘保,并非因为刘保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刘保身后的支持者不简单。

因为刘保当皇太子,不是刘祜册立的,而是邓太后册立的。

在刘祜即位初期,邓太后临朝听制,她的哥哥邓骘代表邓氏外戚集团掌控了朝廷大权。

即便在刘祜成年后,邓氏外戚集团也不放手,使刘祜长期无法亲政,活得跟傀儡皇帝一般。

而刘保便是在这段时期由邓太后和邓氏外戚集团所册立的,这让刘祜非常的不满。

邓太后去世后,刘祜扶持宦官集团夺回了朝廷大权,逼死了邓骘,使邓氏外戚集团树倒猢狲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子刘保便成为尴尬的存在。

他不是皇帝所立,却又是国家的储君,而且得到朝廷中很多大臣和勋贵的拥戴。

尤其是在邓氏外戚集团被覆灭后,刘保成为了朝廷大臣的依托,这让刚亲政的刘祜产生了猜忌之心。

因此他一方面纵容宦官集团掌权,让他们去打击邓氏外戚集团的残余。

另一方面扶持阎皇后及其家族,形成了新的阎氏外戚集团,让他们逐渐掌控朝廷权力。

为了扶持阎氏掌权,刘祜几乎是有求必应的,甚至宦官集团都要配合阎氏外戚集团的行为,打击反对阎氏外戚集团掌权的朝廷大臣和勋贵家族官员。

于是邓太后时期的官员受到极大的迫害,很多著名的大臣和贵族都受到牵连。

比如邓太后时期掌管宦官事务的蔡伦,史上留名的造纸术改造者,便在刘祜即位后被逼自杀。

因为这样的政治斗争,阎氏外戚也把矛头对准了皇太子刘保。

他们是想要斩草除根,而刘祜自己也担心邓氏外戚的残余扶持刘保威胁到皇权,于是双方在废除太子方面达成了共识。

然后刘保身边的心腹先后被迫害处死,刘保也被废除了太子位,成为了济阴王。

从历史文献来看,刘祜废除自己的亲生儿子,主要还是仗着自己年轻,能够再生个儿子继承皇位。

蔡伦,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

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员有了紧密的联系。

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尤其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

根据蔡伦后人的传说,蔡伦是在18岁以后,由京城到桂阳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推荐,才进皇宫做了宦官。

这一年,是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从史料分析,蔡伦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

他被选入宫后,开始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宦官。

蔡伦的才华越来越显露出来。系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

到汉和帝即位时,升迁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

汉和帝刚登上皇帝宝座时,年龄尚幼,蔡伦曾服侍过的窦皇后成为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窦氏家族。

窦太后的同胞窦宪等四个兄弟都为显贵,擅威权,谋不轨,炎势倾朝野。

心性秉直的蔡伦看不惯这些,便与大宦官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乘窦宪出征班师回朝之机,收窦宪大将军印,清除了窦氏专权的弊端,巩固了和帝的皇权统治。

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

元兴元年向汉和帝献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永初元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

元初四年,皇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刘珍,以及博士良史,聚集在宫殿,校正各种典籍,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

建光元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

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

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那里认罪。

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因史书记载阙如,如今已无从考证这个任命是怎么发生的,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确的任命之一。

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个时代制造业最高水准,为蔡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的个性、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井喷式的展现。

永元九年尚方制作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也就是说,他大幅度改进了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准,并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

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

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亲政后不到四年时间,年仅三十一岁的刘祜便突然暴毙而亡。

这让东汉政权的更迭,再次回到了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轮流执政的怪圈之中。

接下来便是老套路继续上演,阎氏外戚扶持旁系子弟刘懿当皇帝,刘保联合宦官集团夺权,然后刘保登基称帝,是为汉顺帝。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不论是刘祜还是刘保,都是典型的凭借宦官夺权上台的皇帝。

他们身边宦官的权力很大,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反对和不满。

为了平息众怒,他们一方面要利用宦官集团打击朝廷反对的声音,一方面要扶持外戚集团来掣肘宦官集团的权力,于是常常搞得压下葫芦浮起瓢。

在汉安帝刘祜眼里,儿子刘保就是反对自己亲政的邓氏外戚集团的代言人。

尽管只有这么个亲儿子,但考虑到皇位更重要,他还是选择了阎氏外戚集团。

可以说这些政治斗争中,父子俩的关系更像是政敌,毫无亲情可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无敌万岁爷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水源王一步一音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紫鸾记